1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種看法正確嗎?不對,狗沒有這種看法。
我想問一下我的理解為什麼是錯的呀?正確的理解又是什麼呀?先驗的意思就是相信而不去驗證或以為不需要驗證,好像自古以來就存在,實際上只是某些人的妄想。
沒有先驗的東西。所謂先驗只是以前有人相信,所以,你也相信,好像只是從記事起,你就有,只是你忘了從**學來的。
如果我說時間和空間以及十二範疇至少不能被當作後天概念這對嗎?不對。
學哲學,主要是追求真理,沒有什麼康德的真理和亞里斯多德的真理。當然,研究康德的學問,只要瞭解當時康德是怎樣認為的就夠,你知道他的看法是什麼就行了。至於他認為得對不對,要有實踐來考察。
而不需要先主觀地認為他是對的而為其辯護。這不是學哲學的正道。如果哪樣,你也永遠超越不了他。
當然,也會犯理解的錯誤,同樣,也需要實踐來檢驗。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後面的提法比較對。
時間和空間以及十二範疇當然不能被當作後天概念。
事實上,在康德那裡,時間和空間根本就不是概念。概念必須是思維的形式,而時間和空間不屬於思維,而是屬於感性,是康德所謂的感性的「先天直觀形式」,憑藉這形式(時間、空間),經驗性的材料才能被直觀所給予。
十二範疇是康德所謂的「先驗知性概念」,先驗(transcendental)就是先於經驗,既然先於經驗當然就不是後天的概念,後者比如「馬」、「牛」等這樣的經驗性概念就是後天概念。
至於說「知性十二範疇不能當作概念來看待,因為概念是後天形成的」,就要看你在哪個語境中理解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那裡,概念當然是後天形成的,是由對於經驗材料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後才能形成的。但在康德那裡,某種意義上,也是從柏拉圖以來的很多唯心主義哲學家那裡,概念從來就不是從經驗中概括出來的,如柏拉圖的理念、康德的十二範疇都是被看作不依賴於任何經驗材料先驗地客觀地存在的,儘管這個客觀在柏拉圖那裡是神製造的而在康德那裡實際上是由主體建立起來的,但依他們的哲學主張,仍然還是客觀的,因為它們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術語)。
在柏拉圖那裡,被神製造的當然也就不是主觀的,也正因為如此,柏拉圖才被認為是客觀唯心主義。在康德那裡,雖然是由主觀建立的,但由於是任何可能的有理性者必然擁有的先驗知性結構,因此康德也認為它是客觀的,因為按照康德的哲學,客觀也就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意思。康德認為,十二知性範疇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必然性。
所謂普遍性,就是任何有理性者莫不如此;所謂必然性,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也無一例外。
你提到,十二知性範疇只能被視為無內容的純思維形式,也有一定道理,但還不太對。的確,十二知性範疇是純思維形式,概念(先驗概念而不是後天概念)本來就是純思維形式。不準確的地方是,這裡所謂的「純」是暫時撇開內容而只考察其思維形式,康德認為只有撇開經驗性的內容,才能為我們的知識找到真正具有客觀必然性的基礎,也就是先天直觀形式(時間、空間)呀(它為經驗性材料得以進入知性奠定必然性的基礎)、知性十二範疇呀(它為雜多的經驗材料形成可被認識的統一的物件奠定基礎)等等。
十二知性範疇撇開經驗材料的內容,所以是「純」思維形式。但這個「純」的意思,僅僅是上面說的意思。知性範疇最終要形成我們的知識,最後還是要運用到我們的經驗材料上去。
所以,我感覺,你提到的「無內容的純思維形式」似乎帶有貶義,但在康德那裡,沒有這種意思。康德是先要純粹地考察知性範疇,確立其必然性的基礎,然後要形成我們的知識,還是要把範疇運用到經驗材料的內容之上。用知性範疇去規定具體的經驗材料的內容。
最後,我感覺,你之所以有這些在我看來有些模糊不清的看法,是因為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康德哲學的一些東西混淆在一起了。我們考察任何一個哲學家的思想,都要在特定的語境中來討論。如果不作這樣的區分,很可能就會各講各的、雞同鴨講、牛脣不對馬嘴。
歡迎討論,互相切磋,共同學習。
關於康德哲學的疑問,請求解答
3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認為每一個有著思維機能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按照心靈的自然構造來思考事物。但是,康德似乎沒有提出任何經驗的證據,表明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同樣的構造啊!另外,我不認為康德解決了懷疑論的難題,它只是劃分了物自體和現象兩者,然後把物自體丟在一邊不管而已,懷疑論正是懷疑我們能否擁有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啊。
請教幾個康德哲學的基本問題
4樓:用心感悟回答老師
在前批判時期,以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主,並進行哲學**。2023年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提出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
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哲學的問題有哪三個
5樓:
是問三大批判吧: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能知道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分別對應他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康德哲學的基本觀點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先驗論。
第二,二律背反,確定知識界限,影響很大。
第三,不可知論(不完全可知),第二條的推論。
第四,道德先驗論(絕對主義),道德取決於其動機,而且有人類普遍認同的道德(即先驗的道德)
第五,觀念論。包含在第一條裡面,和柏拉圖理念論相對。
8樓:逃出寂寞的人
康德哲學框架分析命題是主語包含謂詞的命題;綜合命題是主詞不包含謂詞的命題分析命題都是先驗命題;綜合命題多是後驗命題;但存在先驗綜合命題,這論證了數學的可能康德認為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學領域,即在物自體和現象界存在這樣的調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謂的純粹理性將之類推在實踐中則是實踐理性 。將之類推在審美中則為批判力 。
康德寫了三本重要的書: 《純粹理性批判》 講人如何認識世界—真。《實踐理性批判》講人的倫理規則是如何—善。
前者的物件是現象界,後者的物件是本體界。在現象與本體之間,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鴻溝,在鴻溝上架起一坐橋,使現象過渡到本體。這座橋樑,便是自然的目的性。
它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觀的美感,過渡到其目的,即客觀的本體。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書《判斷力批判》的主要內容。
有關康德哲學的一些術語問題。
9樓:笑笑不鬱悶
這應該是區分感性和理性。
1,指的是對事物原樣的反映,而不進行加工,例如感性材料,多指的是現象。
2,同樣是反映事物,但是對事物的反映進行了加工,形成概念,例如於其他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相似、相異性,然後形成某個或某些事物的概念,也就是形成了理性認識。
10樓:格物金融
」無上指令 「
康德哲學一個重要概念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問什麼,感性?知性?
直觀的接觸就是感性
進行抽象的思考和總結就是知性。
說的很明白。
感性直觀就是感性直接感悟到的,不經過判斷和思考的東西.比方你看到紅色,它首先刺痛了你的顏色.這就是感性直觀然後我們再想定義,紅色,代表,暗示,象徵等等問題從理論上說,相同條件下感性直觀應該是相同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所表達的是一種二元論思想,他認為物質和精神同等重要,通過直觀和知性相互作用。馬赫延續了康德的思想,並進行了發揮,認為精神對物質的認識過程,就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徵a、b、c……,通過感覺影射(或感性直觀)到達大腦,形成了大腦中對應的要素a、b、c……,而a、b、c等要素就構成了物質的概念。這個說法與康德的上述說法是一致的,都是一種二元論表述。
我理解「感性直觀」是精神與物質相互作用,也就是認識過程,的第一個步驟。也就是說先通過「感性直觀」形成物質的「表象」,然後「知性」才發揮對「表象」進行加工的作用。
從一個哲學的一般問題看康德之如何可能的提問1
康德哲學中的直觀是什麼,一下在康德哲學中,感性,直觀,表象,經驗各是什麼意
有這樣一段話,應該會對於你理解直觀有所幫助 康德的設想是,人的直觀能力先於直觀物件,並且決定了他所有能夠直觀到的內容 不僅如此,人的概念對直觀內容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形成經驗知識。人的這種直觀能力和概念,都是先於 獨立於外在物件的,按照他們來認識物件即是康德所謂的 關於物件的先天的知識 康德用來表示這...
休謨,盧梭哲學對康德哲學的影響,盧梭的思想有哪些重大影響?
盧梭對康德的影響看來主要是一種震動 刺激和挑戰的影響。但這種刺激和挑戰並不是涉及次要問題,而是涉及到根本的問題。這樣,它也就構成了康德思想發展的一個極重要環節,產生了一種定向或轉向的作用。這樣一種影響的性質是和休謨的影響類似的。18世紀的60年代對康德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是他進入 批判時期 前的最後十...
尼采和康德的主要思想是什麼,尼采哲學的特點和主要思想
康德伊曼努爾 康德 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 1804年2月12日 德國哲學家 天文學家 星雲說的創立者之 一 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時期的代表人物 費爾巴哈 1804 1872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