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教授終結的孔子思想,易中天教授所總結的,孔子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023-02-07 13:55:31 字數 5410 閱讀 1889

1樓:

你是看了《百家講壇》我讀經典 這個系列了吧 呵呵

1 從我做起 從身邊做起 讓世界充滿愛 構建和諧社會

2 思想核心是兼愛,表現在政治主張上就是非攻

3 他感受最深的是強勢人格.

核心觀點有1人性善2仁政學說3強勢人格

4 四書指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指的是《易》、《書》、《詩》、《春秋》、《禮》.《大學》是四書之首

5 《大學》的含義,用朱熹的話來說,叫做三綱領、八條目。三綱領就是明德、新民、至善;八條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6 「易」是「變化」的意思

7 出自老子《道德經》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如疵乎。」你知道氣功和坐禪嗎?

如果你不知道,那一定知道在緊張的時候做一下深呼吸了。做一下深呼吸能把緊張的情緒緩解下來嗎?象嬰兒那樣單純沒有雜念嗎?

象嬰兒的身體一樣柔軟和放鬆嗎?你的深呼吸能讓你放鬆到這種地步嗎?你能經常反思、反省自己嗎?

能把一些不健康、不快樂的事從心裡排除出去嗎?

8 強求「變」 地區不改革就落後 時代變了每個人思想都要變

9 「 中庸」: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什麼叫「中」啊?

不偏,在中間,那就「中」。什麼叫「庸」呢?不改變,中者天下是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這個正道和正理是不能改變的,這是「 中庸」。

天下大本:子思在《中庸》當中說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什麼是「大本」?

「本」根本,基本,我們現在可以理解是最根本的道理,最基本的理論,最核心的理論,是我們一切思維行動的準則。所以他說中庸是天下之大本,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我們認為所謂天命實際上是自然,是自然規律,我們不能夠違背自然規律,自然有它自己執行的法則,這個法則是不可超越的。

用我們現在科學的觀念來解釋這個觀點,古人在解釋天命的時候實際上有他一定的道理。

10 魯迅曾評價說:先秦諸子的作品沒有超過《莊子》的。

「我愛莊子首先是因為他讓我懂得一個做事情,一個人做人要有開闊的眼界,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立足長遠,要善於提升自己做人的境界。還因為他讓我懂得要儘量地從多角度、多方位、發展中來看問題,來思考問題。他讓我懂得一個道理,就是我們要保持健康的,平和的心態,不要因為繁忙的工作,而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11 第一點,不恥下問向學生學習

第二點感悟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向同行學習

第三點感悟就是見賢思其焉,向大師學習

12 農耕民族是以農業為本的人類集團,農業是他生產的基礎,農業是生產方式決定,他肯定要需要一個安寧、和平的環境,不能動,他不能亂,否則你誤地一時,它誤你一年。農民又是在地壟溝刨食的,他沒有糧食他得餓死。但是在戰爭問題上,農耕民族是充滿了矛盾,既需要又厭惡。

說其需要是由於農耕社會經濟生活秩序一旦失控,王朝的更迭,他需要戰爭來解決擺平這些事情,那麼對周邊遊牧民族、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入侵,他又需要反侵略戰爭獲得一個穩定的和平環境,這是他需要。那麼同時他另外一層,他心裡就是厭惡,因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內生的,還是外來的戰爭,大量的人員**,財產大量損失,田園荒蕪,黎民塗炭,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極大的災難,那麼這種既需要又厭惡的心理衝突,就使得農耕民族在戰爭問題上既想需要戰爭,同時要將戰爭對社會財產,人的生命的破壞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於是,他在戰爭理念上,他追求不戰爭而屈人之兵,這是農耕民族最高的戰爭理念。

所以孫子講: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隻有農耕民族才有,遊牧民族沒有這個。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仁 學會寬容別人 讓世界充滿愛,這是簡單的說。

3樓:

就是麼~~~以前的思想,現在來說,的確不是那麼適用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所推行的學說應該是體現了一套治國的思想,而現在很多人把它單純地理解為一套個人修養體系。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孔子的一顆愛心、孟子的一股正氣、墨子的一腔熱血、韓非子的一雙冷眼、老子的生活辯證法、莊子的藝術人生觀、荀子的科學進取心。他提供了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韓得直面、讀荀得進取、讀墨得俠義的心得拉,樓上的弄那麼複雜『『『『

善哉『『『『

6樓:蒙吹

時代不同了 什麼人也有

易中天教授所總結的,孔子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7樓:

我從孔子那裡讀到了一顆愛心,這顆愛心就叫做「仁」。什麼是「仁」?孔子沒有下定義,我們開啟《論語》,會發現孔子對「仁」的很多解釋,但是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遲向孔子問「仁」,孔子說愛人。

所以仁就是愛,而且這種愛是什麼呢,這種愛是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愛,它不簡單是我愛你,它是要怎麼樣呢,正反兩方面。正面的你的愛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成立,也讓別人成立,自己想通暢,也讓別人通暢,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讓別人幸福,這是正面的積極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說消極的方面是什麼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東西,你也不要強加給別人,你自己不想餓肚子,你不要罰人家餓飯,所以這是一種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覺得可以這樣總結:

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讓世界充滿愛,構建一個和諧社會。這就是孔子的理想。所以我在孔子那裡讀到了一顆愛心,或者說,我在孔子那裡,讀到了一顆愛心,構建和諧。

簡言之易中天總結出了孔子的一顆愛心、孟子的一股正氣、墨子的一腔熱血、韓非子的一雙冷眼、老子的生活辯證法、莊子的藝術人生觀、荀子的科學進取心。他提供了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韓得直面、讀荀得進取、讀墨得俠義的心得。

8樓:

這顆愛心就叫做「仁」。什麼是「仁

9樓:小強

簡言之易中天總結出了孔子的一顆愛心、孟子的一股正氣、墨子的一腔熱血、韓非子的一雙冷眼、老子的生活辯證法、莊子的藝術人生觀、荀子的科學進取心。他提供了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韓得直面、讀荀得進取、讀墨得俠義的心得。

易中天對孔子持什麼樣的態度

10樓:側身西望長嘆息

在他做講座前,他也是文革長大的那代人,對孔子理解跟他們那代人差不多的,所以他說過孔子很壞

但央視做出要求,希望他講諸子百家,所以經過一年多的刻苦學習,認真的鑽研,他對孔子、孟子的看法有了接近180度的轉變,覺得孔子思想很偉大,要天天學。

當然易中天也不盲從孔子,他說,孔子很偉大,但不等於他的每句話都對。我們是學習他的仍然帶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的話,仍然有普世價值的思想,仍然超出時代特徵的思想(大意),不正確的思想我們要摒棄,今天看來還正確的,我們要學習。

孔子的理想具體內容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字就是「仁」,這是孔子理想具體內容的直接體現,以下是有關孔子思想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孔子追求的「禮」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就是校正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這體現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們現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講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長久影響中國社會的倫理思想體系聯絡起來,那怎麼能讓它有個根基呢?「尊重他人」(「愛他人」)這樣的道德觀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學」相聯絡的。如果我們拋棄了孔子的「仁學」理論,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於人」,提倡什麼「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那麼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嗎?

你能真正地愛護別人嗎?所以任何對人們的社會規範的具體要求它都必須有—套倫理學理論作支撐,而這套倫理學理論又是內傳統積累而成的。

這裡不能全面的討淪儒家的倫理問題,它無疑有許多方面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內容「愛人」思想無論如何是我們今天仍應繼承和發揮的。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是基於「親親」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話說:「仁音,人也,親親為大。

」《論語。學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愛人」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但是「為仁」不是僅止在「親親」上,而必須「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作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為仁」的準則。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廣到整個社會,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已復禮曰仁,—日克已復禮,大下歸仁。為仁由已,而由人乎!

」我認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常有誤。(我自已過去的解釋也不正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往往把「克己」與「復禮」解釋為平列的兩個相對的方面,我認為這不合孔子的思想。

所謂「克己復禮」是說,在「克己」基礎上的「復禮」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內在品質,「克己」是要靠人對自身內在品質(即「愛人」的品德)的自覺:「禮」是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規範,它的作用是為了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禮之用,和為貴」。要人們遵守禮儀規範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說: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對「仁」和「禮」的關係,孔子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禮雲禮雲,玉帛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乎哉!

」因此,我們可以說,孔子認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內在自覺性。有了「求仁」的內在自覺性,「我欲仁,斯仁至矣」,並實踐於日用倫常之中,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了。「極高明」要求我們尋求倫理體系中的終極理念,「道中庸」要求我們把它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極高明」是分不開的。

哪怕是尋求最低限度的倫理觀念的「認同」,也是和某種倫理體系的終極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絡的。如果說,孔子的「仁學」充分討論了「仁」和「人」(人道)的關係,還沒有來得及去充分討論「仁」與「天」(天道)的關係,那麼孟子在後一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說:「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矣。

」人心本仁,與「天心」本是相通的。對此朱烹說得更明白,他說:「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己矣。」

此則從「天心」本「仁」,而說「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與「天心」實是相貫通的,因此儒家的倫理學說實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學之上,故《中庸》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儒家這一「天人合一」思想無疑有其特殊的倫理意義,而貢獻於人類社會。

但是,如果我們把曾經支援中國兩千多年有關作人的道理的「仁學」(「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作為反動思想批判掉了,那麼我們的社會如何不混亂,如何還能不發生「精神危機」呢?從這裡看,對待傳統的倫理思想,我們只能繼承它、發展它,使之適合現今社會生活之要求,決不能拋棄它,而另外建立與之對立的「鬥爭哲學」。當然,在我們繼承「傳統」的同時,不僅應使「傳統」得到發展與更新,要「日日新,又日新」(這也是中國的傳統),而且還應充分吸收一切適應我們社會發展要求的其他民族的倫理美德。

易中天的詳細情況,易中天為何人也,詳細介紹

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 抄 湖南長沙人,bai中國知名作家du 學者 教育家。1981年畢zhi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dao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後在廈門大學中文系任教 2015年4月宣告已經退休。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 藝術 美學 心理學 人類學 歷史學等研究,著有 文心雕龍 美學思想論稿 藝術人類學...

易中天品三國講謀士命運的是第幾集

第14集天生奇才郭嘉。易中天品三國 央視cctv 10歷史演播類節目,百家講壇 系列之一。主講人易中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閒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

讓45歲的易中天黯然離開,武漢大學是成就了易中天,還是埋沒了易中天

易中天,生於中國開國之前的1947年,生於湖南長沙,現年73歲了,已經到了古稀之年。我第一次聽說他,可能和很多長輩們 前輩們都不太一樣 又有點相同 百家講壇!他是 電視臺 百家講壇 開壇論道 的學者,我當時對他所講的 漢代風雲人物 易中天品三國 簡直痴迷!那易中天是怎麼出名的?他的成名和武漢大學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