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的第一段分為三節,怎樣分?

2025-01-09 13:10:07 字數 3564 閱讀 3690

1樓:匿名使用者

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幹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禍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麼,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採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採用。

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幹。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

一碗公尺飯,一盅肉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餓死。(可是)惡聲惡氣地遞給人家,(就是)過路的(餓漢)都不會接受;踩踏過才給人家,討飯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對優厚的俸祿卻不區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厚的俸祿對於我有什麼好處呢?(只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我嗎?

過去寧願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去做這種事;過去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做這種事:這種不符合禮義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

2樓:網友

一:魚,我所欲也。捨身而取義者也。

二:生亦我所欲。所惡有甚於死者。

三:非獨賢。勿喪耳。

我是初三學生,剛學,肯定對。呵呵^o^

3樓:匿名使用者

魚,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 以生活常理為喻 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舍魚取熊掌;當生和義不可兼得時,捨生取義。

生亦我所欲也……所惡有甚於生者 正反對比論證。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賢者能勿喪耳 賢者能保有本心。

4樓:網友

寧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做這種事:這種不符合禮義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a

5樓:七仔檸檬

第一層(從開頭到「捨生而取義者也」):提出本文的論點。作者先講乙個生活常理,即在魚和熊掌不可以同時得到的情況下,一般要「舍魚而取熊掌」,以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而取義」的結論,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惡有甚於死者」):對論點進行具體的分析與闡釋。第一層中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引出論點,雖然很巧妙,但比喻畢竟不是嚴密的論證,第二層就直接對論點進行較深入的分析與闡釋了。

作者先從正面來講:雖然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是,因為我所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雖然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是,我所厭惡的東西還有甚於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時也不避開它。這裡所說的「甚於生者」就是指「義」;所說的「甚於死者」就是「不義」。

於是,為了「義」,可以「捨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

接著,作者又從反面來申述觀點: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東西沒有超過死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辦法,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

這裡隱含的意思是,一旦將愛惜生命和懼怕死亡發展到極端,那麼在生命受到考驗的時候,人的行為就會失去準則,做出讓人不齒的事情來,最終,人的價值和尊嚴喪失殆盡。因為暗含了這樣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這兩句話,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層(「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作者進一步指出,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做到「捨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有「本心」而已。

6樓:陽光愛聊教育

三節如下:

1、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論點)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論據)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論證)

文學賞析

魚我所欲也》

選自《孟子。

告子上》,論述了孟子的乙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也。」(孟子·告子上》)又說:

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萬章下》)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乙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

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捨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以上內容參考 百科——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第二段和第三段段意是什麼?

7樓:會哭的禮物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我就會捨棄魚而選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洞敗,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我就會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超過生命的,那麼可以憑藉來保全生命的做法為什麼不用呢?

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一切可以躲避災禍的事枝亂情為什麼不做呢?

那麼有辦法求生但是卻有人不採用這個做法,那麼猛顫檔可以藉此來躲避災禍卻有人不這樣做。

因此,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就是義),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就是不義).

不僅僅有才能的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不丟掉它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它就可以活下去,不吃它就會餓死。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過路的饑民都不會接受;

如果)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輕視它。

不管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優厚的俸祿,這高位俸祿對我有什麼增益呢?

是為了住宅的華美,得到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從前為了禮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

從前為了禮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從前為了禮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為了讓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而接受了它。

這種行為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魚我所欲也的字詞整理,魚我所欲也 字詞解釋!!!

1.選自 孟子 告子上 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 是記錄戰國時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孟軻及其 的政治 教育 哲學 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存七篇。2.熊掌 熊的腳掌。古人認為珍貴的食品。3.苟得 苟且取得。這裡指的是 苟且偷生 的意思。4.闢 同 避 躲避。5.如使 如果,假使,下文 使 同義。...

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譯,魚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譯。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

《魚我所欲也》的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 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 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擁有,我寧願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然而 我喜愛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不做只求利益不則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所厭惡的有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