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劇怎樣練氣,練氣的基本方式有哪幾種,要點是什麼?

2025-02-07 23:50:18 字數 4239 閱讀 2563

1樓:網友

答:練氣有慢吸慢呼、慢吸急呼、急吸慢呼、急吸急呼,四種基本方法。

其要點是:呼氣時向吹灰一樣,吸氣向聞花一樣。

呂劇與其他戲劇的區別。

2樓:陽光ban宅男

呂劇,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中部及江蘇、河南一帶。20世紀初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發展而成,1950年定名為「呂劇」。呂劇表演富於生活氣息,通俗質樸,唱腔曲調簡單,易學易唱。

所以呂劇在廣大農村影響很大。劇目有《王定保借當》、《小姑賢》和現代戲《李二嫂改嫁》等。

1]呂劇**是在從民間俗曲演變而來的「坐腔洋琴」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成。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 呂劇既是「戲曲」又是「曲藝」 。

其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兼唱曲牌。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包括「垛子板」和「流水」)、娃娃」三種。

呂劇的伴奏樂器分文場和武場。文場主要樂器是墜琴、揚琴,其次為二胡、三絃、琵琶、笛子、嗩吶等,可視劇情酌情增減。新中國成立後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絃樂器。

伴奏多采用「學舌」(對位)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場伴奏樂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鑼、小鑼、大鐃鈸、堂鼓、打鼓等。

鑼鼓經均自京劇等劇種吸收。 呂劇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聲為主,個別高音之處則採用真假聲結合的方法處理,聽起來自然流暢。呂劇的唱腔講究以字設腔,以情帶聲,吐字清晰、口語自然。

潤腔時常用寫滑音、顫音、裝飾音,與主要伴奏樂器墜琴的柔音、顫音、打音、泛音相結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帶出的過渡音、裝飾音渾然一體,使整個唱腔優美順暢。 呂劇使用的語言屬北方語系的濟南官話。其重字規律和讀音咬字方法都與普通話多有近似之處。

呂劇傳統劇目的舞臺道白,是以濟南官話為標準的基礎上偏重於上韻;而現代戲的道白則直接使用濟南官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呂劇善於運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群眾語言作為劇詞,並以此來塑造人物形象。

先秦練氣士是什麼意思

3樓:蘇離

就是秦朝建立之前的道士。

道教初步形成於上古軒轅黃帝(前2717—前2599年)時期,正式建立於東漢末年祖天師張陵(34年—156年)立教,以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陵為教祖。

在秦朝之前,修煉道教的人不叫道士,叫做練氣士。秦朝之後,煉氣士的稱呼也逐漸轉變,成了後世我們所稱呼的道士,也有人稱其方士。

4樓:網友

先秦(西元前21世紀--西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是指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戰國時期,經歷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狹義的先秦史研究的範圍,包含了中國從進入文明時代直到秦王朝建這段時間,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戰國這幾個時期的歷史。著名學者黃摩崖先生將先秦比作中華文明的頭顱。

在長達18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誌。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諸子百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軍事、經濟等領域。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從分散逐步走向統一。

著名學者黃摩崖先生將這一時期視為中華文明的頭顱,帶有信仰、智慧等寓意。

這一時期,學術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產生了諸子百家,諸子如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稱「百家爭鳴」。

5樓:創作者

先秦練氣士是一部網路**,作者為丹青。

先秦練氣士應該分開解讀先秦·練氣士,先秦的練氣士。

6樓:魔戒最後的傳奇

先秦練氣士就是後來的道士,一群隱居山林,煉丹製藥以求長生的人。

其實他們叫方士。他們煉的也並不是『氣』,而是長生不老藥。結果失敗了。他們用金銀銅鐵等金屬和硃砂等礦物煉製。還把秦始皇搞的輕度汞中毒。

7樓:網友

說到先秦練氣士的話,就要跟你說說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故事了,那時候秦始皇在各地尋找長生不老藥,傳說進入了乙個神秘的地方,那裡的人都能活到500歲以上,後來才知道那裡的人都是修真者,也就是你說的先秦練氣士!

8樓:笨小豬可以愛

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不過記載寥寥,也就是**中的先秦練氣士,不過沒那麼神拉 。從史料以及人物傳記上記載的養生與武功結合的應該是在唐初的孫思邈,有什麼不懂得可以問我。我叫夏英。

9樓:螞蟻嘚雲

先秦練氣士更多存在於**裡面,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不過記載寥寥,從史料以及人物傳記上記載的養生與武功結合的應該是在唐初的孫思邈,也就是後來的道士,一群隱居山林,煉丹製藥以求長生的人。

10樓:臨窗聽羽

《先秦練氣士》是縱橫中文網**的網路**,作者是丹青。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三皇五帝到春秋戰國期間以練氣為主的修行人,他們想通過練氣修行獲得超自然的力量或者羽化飛仙獲得長生。但以目前的世界觀來看,這些練氣士是否存在也不好說,就算存在,這些練氣士應該也沒有獲得超自然的力量與長生。

11樓:天地灰盡

先秦煉氣士應該是傳承自秦朝之前數百上千年的流派,秦朝才多少年國祚啊,貌似當時主流就是食氣,應該就是呼吸法,到了漢朝之後才出現丹法,猜想4000年前的自然環境和現在不同,戰國甚至周朝那會兒就已經出現鉅變了,食氣法不好使了,才被迫另尋出路發明了丹法,然後越來越弱直到絕跡,畢竟太久遠了,中間經歷過無數次戰亂,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

12樓:微笑

就是硬氣功 通俗的講!~ 不過秦朝的練氣士要比現在的厲害多了!他們會的比較多!!

13樓:白色h陰雨天

在春秋戰國時期或者更早的乙個流派 指當時的修仙的一類人 現在多在玄幻修真類**裡面出現,並無史料記載。

14樓:網友

就是後來的道士,一群隱居山林,煉丹製藥以求長生的人。

15樓:意韻亦云

先秦煉氣士好像是一本**。

關於呂劇的發展

16樓:20121025我們飛

呂劇曾名「化裝揚琴」、「琴戲」。是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樂器是墜琴、揚琴、埋衡三絃、琵琶,稱「呂劇四大件」。是由漢族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坐腔揚琴)發展演變而來的。

1900年前後起源於山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和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1952年戲曲改革中由山東省戲改組定名呂劇。

新中國成立後,呂劇發展迅速。1951年,山東省魯聲琴劇團成立。1953年,山東省呂劇團成立。

1954年,呂劇在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一炮打響。1956年,呂劇藝術家郎鹹芬和京劇藝術家程硯秋代表中國戲曲界隨團出訪東歐六國。1957年,呂劇《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上映,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1964年,呂劇《姊妹頃純易嫁》被香港拍攝成影片,被東南亞人民稱為「笑寶」,並被全國80多個劇種移植。此後,《逼婚記》、《畫龍點睛》、《石龍灣》、《苦菜花》、《補天》、《百姓書記》等等諸多劇目都在全國很有影響力,得到領導和戲迷的一致認同。

呂劇**脫胎於說唱藝術的山東琴書,旋律質樸清新,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雀液咐特色。傳統戲的道白中多鄉言俚語,非常適應普通群眾的欣賞習慣,處處體現的是山東人質樸的性格,是最能體現山東特色的劇種。隨著劇種的發展,唱腔**得以豐富,表現力不斷加強。

特別是在表現現代生活方面,有其很強的適應能力。具有通俗易懂和鮮明的時代性特徵。

山東呂劇有什麼特點?

17樓:___耐撕

山東呂劇特點:既是「戲曲」又是「曲藝」 。其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兼唱曲牌。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

其**屬於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主弦)、揚琴、三絃、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語彙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18樓:匿名使用者

充分體現出呂劇的**特點和藝術風格。 呂劇中的「唱、 念、 做、 打、 舞」 等藝術表演手段, 以及劇情節奏都要靠。呂劇樂隊編制基本同於演唱山東琴書, 樂隊在演出時所處的位置與演唱琴書也無多大差異。

答題人:韓雪。

19樓:昂鈺

我不知道

如何唱歌練氣

1 在吸氣時,口鼻同時吸氣胸腔肺部充分張開橫隔膜下降,有足夠的氣息供給發聲。2 在呼氣時,氣息支點集中在橫隔膜可以用一種快吸慢吐的方法,做無聲練習。3 快吸快吐,橫膈膜肌肉群練習,不斷的練習橫膈膜肌肉群的伸縮和彈跳能力及強有力的控制聲音強弱 高低的氣息。比較好的方法 由慢至快 由弱至強的快吸快吐,練...

練氣功真的可以內氣外放嗎,什麼氣功 可以內氣外放

現在純正的內功已經失傳了。有一些獨家內功還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內功現在是個迷沒有電視上說的那麼懸乎。內氣外放,其實很簡單,意到氣到,意念一到氣就能放,但是每個人量級不同,感覺也就不同,如果是遲鈍性,一般沒有放外氣的可能!要看練什麼氣功。發氣的3個條件 1.有夠強的內氣。2.體內經脈暢通。3.勞宮穴暢通。...

足球基本功怎麼練,足球基本功怎樣練

球感 球感 很重要同時要鍛鍊上半身的力量 找球感,顛球 練習踢球的部位 足球基本功怎樣練 先把體能練好,然後練些基本動作,其實國足訓練都是些最基本的。帶球,繞樁,十米起動跑,帶球腳法,基本射門腳法,就行了。其實咱們就隨便練練,能上場踢球就行了 先練顛球,慢慢練就會有球感.找人練腳背內側傳球,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