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釋卷》文言文原文?

2025-02-08 03:35:27 字數 1610 閱讀 4154

1樓:老胡

寫。杜點書老師。

中小學教師。

顧炎武手不釋卷》一文,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乙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下面是《顧炎武手不釋卷》文言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翻譯: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裡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開啟書本核對校正它。

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注。

手不釋卷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2樓:天府

手不釋卷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如下:翻譯:顧炎武。

外出遊歷,用許多馬和騾子跟著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店鋪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戚沒闡發。

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註釋:1)凡先生之遊:凡是先生外出遊歷。先生,對比自己年長的人的尊稱,指顧炎武。凡,凡是。

2)以:用。自隨,賓語前置。

隨自。3)厄塞:險要關門。

4)詢:詢問。

5)曲折:詳細情況。

6)或:有的(時候)。

7)即:就在。

8)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9)發:開啟。

10)對勘:核對校正。

11)徑行:任意而行。

12)無足:不值得。

13)諸經註疏:各種經典著作的注高指納解疏證。

14)熟:認真仔細。

15)復:再次逗棗。

17)諸:眾,各。

18)自隨:跟隨自己。

19)即呼老兵退卒:即,就。

手不釋卷的翻譯,原文,解釋

3樓:夫越

1、翻譯:元鎮是長安人,家境貧寒,不能拜師,那個時候也沒有書籍,有時拿鄰居家孩兆絕困子的書,躲避著人,偷偷誦讀。他從表兄處得到了一本《書經》,書的四角已經磨滅變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沒有劃分句讀,自己根據文意去判斷區分,於是就通曉了《書經》的大意。

十歲,在鄰居家藥籠中見到《詩經》,拿著就快速地跑了。父親看見了,很生氣,督促他到田地裡去,他就把《詩經》帶到了田巨集念地裡,蹲在高的土山上吟詠《詩經》,於是終身都沒有忘記。很久以後,返回長安,憑藉八股文而聞名天下。

他從小手不釋卷,出門就用騾馬馱著書跟隨自己,回家就秉燭夜讀一直到天亮。他的勤奮讓人讚歎。

2、原文:元鎮,長安人也。家貧,不能從師,彼時無書,嘗取旁舍兒書,避人竊誦。

從外兄族念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鄰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而叱之,責往田,則攜至田畦,踞高阜而誦,但聞書聲不絕,遂畢身不忘。

久之,反長安,與諸儒以時文名天下。鎮自小至老手不釋書,出則以騾馬捆書自隨,入則秉燭達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嘆之。

文言文《葛洪》原文翻譯

翻譯 葛洪,是丹陽人,家中貧窮請不起僕人,家裡的籬笆壞得不像樣了也不修理,他經常用手撥開雜亂的草木出門,推開雜草回家。家裡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燬了,於是他就背起書箱步行,不怕千里之遠,借別人家的書抄寫。他賣木柴買紙抄書,點燃柴草翻閱書籍。古代藥物典籍裡面 他所用的一張紙要使用多次,很少有人能閱...

高中文言文翻譯,高中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魏允貞,字懋忠,南樂人。萬曆五年考中進士,授職荊州推官。政績最高,升為御史。這之前,張居正對其子有私心,其他輔臣呂調陽兒子興周,張四維兒子泰徵 甲徵,申時行兒子用懋,都相繼舉進士。甲徵 用懋即將廷試,魏允貞剛好上書請求皇 帝允許從今天開始輔臣子弟中了進士,需等到父輩離職後才允許參加廷試。張四維大怒,...

文言文《高山流水》的答案文言文《高山流水》的原文翻譯

一 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 伯牙所 念 想 b 伯牙善 鼓 琴 擊鼓 c 鍾子期輒 窮 其趣 d 伯牙乃 舍 琴而嘆曰 丟下 三 翻譯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賞 二 峨峨兮若泰山 中的 若 解釋為 像 文中與它意思相近的一個詞是 猶 瞭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