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哪些行為會使學生出現牴觸心理?

2025-02-18 15:00:09 字數 3959 閱讀 6105

1樓:天天看娛

優秀的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是一定能夠把握好分寸,儘量避免引起對方牴觸的?那麼有什麼行為是需要注意的呢?

人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潛意識裡都會認為自己沒錯,即便事實證明自己確實錯了,心中也會找各種理由來填補這種落差感。成年人誠心接受批評就非常難得了,就更別十幾歲的孩子。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一書明確指出:

任何時候都不要批評其他人,批評只會令對方牴觸,更加難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法辦事。所以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採用批評的方式無疑是非常愚蠢的。首先孩子不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其次這種嚴厲斥責方式,無論如何他們也是接受不了。

最終結果是,他們對於對於老師印象會越來越差,即便的確是自己有錯在先,這種隔閡也因此深埋心底。往後對於後者的建議,更是充耳不聞,甚至於公然對立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誰都希望自己是被重視的那個,誰都渴望獲得他人的讚美和鼓勵。老師教育方法中很重要一條就是「一視同仁」,不高區別對待。因為如果過度傾注目光在某乙個學生身上,不僅會讓其它學生心理產生較大落差感,讓他們自我暗示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同時也會令備受矚目的那名學生被大家嫉妒甚至於孤立。

這些負面影響,完全就與老師最初目的背道而馳了。

而正確做法應該是在鼓勵的基礎上平等對待所有人,針對不同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採取針對性引導措施。但是至始至終讚美和鼓勵應該是這一切的前提。大家或許都聽說過那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一位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視察,他觀察了學生後向老師提出意見,某某學生天賦高以後必定大所有未,某某學生資質平庸以後可能就是普通人水平。結果在20年後,那些被斷言成才的學生果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那些被判定平庸的也不出意外地泯然於眾人。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區別對待會給學生帶來自我否定的消極暗示,而鼓勵和讚美則為他們提供積極正向的力量,這兩種態度完全可以左右孩子的成長方向。作為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教育方式對於學生的影響。

2樓:帳號已登出

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每時每刻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那麼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公升,並且我們受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了。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呢,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那就是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哪些行為會使學生出現牴觸心理呢 。首先比較常見的一種行為,那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作為老師,應該尊重孩子們他們的一些行為和語言 ,如果一味的批評他們沒有鼓勵的話,那麼很容易導致他們會出現牴觸的心理 。

並且還怎麼非常討厭佈置大量作業的老師,所以說如果乙個老師非常的喜歡佈置作業的話,那麼這些行為都會容易使學生出現牴觸的心理,對於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不利的 。

所以說對於這種情況,在教學活動當中,作為老師應該注意這種情況的發生,應當和學生們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這樣的話才能夠進行比較不錯的學習 。所以說在教學的這個過程當中,並不直接只是老師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老師和學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說溝通就是必不可少的 。<

另外對於老師而言,應當積極的培養,應當營造乙個不錯的教學氛圍,這樣的話對於提公升孩子,他的乙個學習效率都是非常有用的 。並且作為老師應當去了解每乙個孩子,他的乙個情緒以及他們所在意的事情,那麼這樣子的話,能夠建立乙個不錯的師生關係,對於教學活動都是有益無害的 ,所以對於這些情況來說的話,我們應當引起注意 。

3樓:劉心安兒

比如說根本就沒有聽從孩子的想法,反而會選擇一味的斥責孩子,然後也會經常把所有的錯誤都怪罪在孩子身上,然後也沒有加強溝通,還有就是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辱罵孩子。

4樓:樂樂在此呢

說話不尊重學生,而且會經常打罵學生,教育學生的方式不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沒有正確的教育模式,這些行為都會讓學生產生牴觸心理。

教師的不當言行可能造成學生哪些方面的危害下列選項正確的有傷害學生自尊心

5樓:網友

教師在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時,如果不做調查研究,就簡單粗暴地下結論,採取諷刺挖苦,體罰的方法處理問題。學生很容易產生缺乏同情心、攻擊他人等不良心理特徵。而且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厭學情緒滋生!

6樓:網友

所謂的為人師表,不管是做父母還是老師我們都應該做好,都應該樹立榜樣如果自己都做的不端正又有什麼信心把別人的孩子教育好,就因為家長的信任才會把孩子發你手中去培養,孩子父母都想孩子成才,以後孝敬自己和報答祖國。

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哪些行為會使學生有牴觸心理?

7樓:閱盡人間事

為人師者應該是給予孩子心靈上的慰藉,指引孩子前方的道路,但是有些老師真的不配為人師表。他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把握不好相應的尺度,反而會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陰影。這些年過去了經常會有網友分享自己孩提時代的一些情況,並且表示因為老師的行為導致自己長達很多年的時間都非常的痛苦。

那麼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哪些行為都會讓學生有牴觸的心理呢?

雖然明白老師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想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上去,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打好良好的基礎。但是有些老師教育的方式真的很不好,小孩子本身是非常需要鼓勵的。當你鼓勵他他認為自己事情可以完美的解決的時候,他才會更有衝勁願意去做。

但是有些老師只會一味的批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後面對於自己的實力也產生了懷疑,這樣乙個好的苗子可能反而硬生生的被打擊下去了。

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都表示自己的成績不好,於是永遠坐在老師看不到的地方。老師的好永遠是對著那些學習成績好的人,更何況一些學習差的人遭受到的可能就是老師的白眼,雖然能理解老師喜歡好學生的心理,但是乙個好的老師是不可以放棄任何乙個學生的。而且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環境不同,所以成績上也是不同的,對於好學生和差生不應該做這樣子的乙個對比,尤其是在情緒上。

小孩子的感知都是非常敏感的,有的時候老師自己可能沒注意,但是孩子們之間就已經議論開了。

相信有些人小時候肯定聽過老師這樣說:你的腦子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嗎?甚至還有的老師說話非常的粗鄙,會冒出一些髒話。

這種話都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會讓他對自己整個人產生質疑,從此心裡一蹶不振,這對於乙個孩子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能讓乙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性格漸漸變得敏感多疑內斂。

以上的這些行為在老師教育學生的時候,真的不應該出現,老師應該是給大家起到鼓勵,積極正式的作用。

8樓:小阿星

比如說老師的打罵行為,或者是老師特別嘮叨,沒完沒了的說教,還有就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說一些特別傲氣的話,或者是經常會用語言去貶低自己的學生,這些行為都會使學生有牴觸心理,教育的效果也會事倍功半。

9樓:創作者

打罵孩子,說教孩子,敲打桌子,用粉筆打學生,總是因為一些小事離開教室,羞辱學生都會讓孩子有牴觸心理的,而且孩子也會討厭這個老師。

10樓:創作者

辱罵孩子的行為,不尊重孩子,而且會羞辱孩子,嘲諷學生,也會動手打學生,這些行為都會讓學生產生牴觸心理的。

11樓:樂樂在此呢

不尊重學生,而且會辱罵學生,對學生的態度非常差,會嘲諷學生,也會打擊學生的心理,而且會歧視學生,等等。

12樓:網友

就是用那種命令的語氣要求她做什麼事情,他就可能會有牴觸心理,所以建議還是用朋友的身份與他平等的交流。

13樓:梁老師說

在職小學老師,說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不遵守紀律,肯定要批評。第一是因為你是老師,教導學生遵守紀律是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第二,是因為學生行為與學校規定、《中小學生行為規範》相違背,需要提醒和要求他改正。

而在學生眼裡,老師批評不是不完全接受,但是如果有以下幾點,就會產生牴觸:

1-當眾批評他,讓他沒有面子;

2-發洩情緒,破口大罵,甚至動手動腳;

3-講道理,講約束,講規定;

4-不站在學生立場上為他說話,將全部責任推到他身上。

如何理解教育哲學在教育學科中的地位和價值

從這樣幾個角度 第一,教育哲學告訴你教育到底是什麼?第二,教育哲學告訴你怎麼樣認識教育?第三,教育哲學告訴你如何開展教育?請及時採納為最佳答案 謝謝 如何理解教育哲學在教育學科中的地位和價值 第一,引導教育者對教育生活中紛 繁複雜的各種教育問題進行反思,增進教育者的理性,提高教育活動的品質。日常的教...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地位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哪些角色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教師起到引領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哪些角色 一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 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 健康發展。教師即...

晉級教育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怎麼教育的

會提前讓孩子學習下一步的學習資料。使孩子更加熱愛學習。晉級教育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其次培養孩子對學習態度,再次是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他們基本就是給孩子進行一些教學輔導,給孩子補習補習孩子所出錯的地方。晉級教育 目前,晉級學校以 對每個學員負責 為理念,開設有晉級作文 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