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是如何逐步完善的

2025-02-22 17:30:12 字數 1417 閱讀 1028

1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首正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一握猜個人能不能公升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公升官。所以在**中說:

當今天子重文章者皮悔,足下何須講漢唐。」「漢」是指漢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詩,漢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詩歌也好,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科舉制度完善於什麼時候?它有何歷史作用?

2樓:漢匠文化

2.歷史作用:1 打破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

2 把讀書和作官結合起來,提高了**的文化素質。

3 給了小地主階級機會從政,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4 鞏固了政權。

5 把選官的權利收回皇上手中。

科舉制是如何完善的

3樓:網友

隋文帝創立科舉制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誌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 而後李世民完善 至武則天有武舉 並出現殿試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

宋代「重文輕武」,所以也很重視科舉考試,但後期導致選官過冗過濫。

元代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宋代,用「經義」、「經疑」為題述文。科舉分為地方的鄉試,和在京師進行的會試及殿試。元代科舉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

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應考;鄉試時只考兩場,要求相對較簡單。左榜供漢人、南人應考,鄉試時考三場,要求相對較嚴格。鄉試、會試考獲名單俱按種族分配。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

滿族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後,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族人為最多。

科舉制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

4樓:網友

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唐。認識:隋朝科舉制的建立與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由強調門第。

5樓:曾正根

唐太宗設明經科和進士科。

科舉制是怎麼產生的?科舉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科舉制歷經了以下四個階段 1 科舉制的創立 隋朝。1 背景 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2 創立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 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2 科舉制的完善 唐朝。完善措施 唐太宗...

科舉制度帶來了什麼影響,科舉制度的影響有什麼

科舉制度傳入西方 科舉制度在中國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可謂是深入人心不僅如此,它還傳到了朝鮮 日本 越南等國家,對東方文明的民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可能還有許多人不知道,科舉制度也傳到了西方,並且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西方各國普遍實行的文官制度就脫胎於中國的科舉制度。在推行現代文官考試製度之前,西方...

科舉制度什么時候廢除的,科舉制度什麼時候廢除的?

1 科舉制度在1904年被徹底廢止。1904年清廷頒佈 奏定學堂章程 此時,科舉考試已改八股為策論,但尚未廢除。因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新式學校難以發展,因此清廷詔準袁世凱 張之洞所奏,將育人 取才合於學校一途。2 簡介 科舉制,又稱科舉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