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南宋。滅亡後,詩人時懷舊君故激鄭敗國之思,在清秋清冷之時,更覺愁思鬱結。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去。
矯首遐觀,但見初月掛高樹;微風冷吹,似覺酣酒已半醒。林中高樹蕭疏、落葉飄零,野地空曠寂寥,流螢掠影,詩人踽踽獨行,心緒不寧,唯有閒坐,百無聊賴地細數著那空中的點點浮光。此時,忽聞漁歌唱晚,不知起於何處,詩人放眼遙望,遠汀之外,孤燈隱現,想那點漁火必是漁歌放處。
全明顫詩語淡辭婉,營造了乙個月淡風清、葉落螢流、歌遠思渺的清秋夜境,字裡行間氤氳著詩人落落寡歡、鬱郁失意的孤獨之情,也隱見詩叢拿人的孤憤和孤高。本詩充滿了故國之思,並非一般的悲秋詩,詩人在詩中盡情抒發了孤獨苦悶和漂泊無依的情懷。
2樓:匿名使用者
原詩】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鑑賞】(張錫厚):
在詩歌中,如果能在真實描摹客觀景物的同時,又把詩人的某種獨特感受傾注在景物描寫之中,使讀者從思想上受到感染,藝術上得到享受,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兩個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佳作。
首聯破題。「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閒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餘思」,是指詩人在南宋滅亡之後,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著本質的區別。
不瞭解首旬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才能透過迷濛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僨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於平淡之中留下意餘象外的情韻。
頷聯緊承一二句。「高樹月初白」,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餘思」呼應。
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餘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不仿液正說明他感慨至深嗎!
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閒坐數流螢」,獨並正坐無聊,只得藉數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字,更見生動。
這兩句詩把其複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本平,然用『穿』、『數』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是也。
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末聯寫景。「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一絕大悔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淒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蘇溪亭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3樓:網友
《蘇溪亭》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詩描繪了暮春之景,表現出濃郁而迷濛的暮春景色。《蘇溪亭》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戴叔倫。
這首詩大約寫於西元781年仲春,當時詩人在蘇溪亭中觀賞溫婉秀麗的晚春美景圖時,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蘇溪亭》戴叔倫〔唐代〕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註釋蘇溪亭:在現在的浙江義烏市。
漫漫:無邊無際。
十二闌:樂府古曲中有闌干十二曲。
燕子不歸:遠方未歸的遊子。
汀(tīng):水邊平地。
譯文蘇溪亭的外面是連綿的野草,是哪個人隨著東風唱著闌干十二曲呢?
春天來得晚了些,燕子還沒有歸來;迷濛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風中只感淒寒。
賞析全詩首句「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描繪了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具體而婉曲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溪亭》中詩人運用那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
4樓:承吉凌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明跡粗,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其中: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葉 流螢 孤燈是反映激鎮時間州模變化的……
許渾《溪亭二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5樓:得書文化
溪亭四面山,橫柳半溪灣。蟬響螳螂急,魚深翡翠閒。水寒留客醉,月上與僧還。
猶戀蕭蕭竹,西齋未掩關。暖枕眠溪柳,僧齋昨夜期。茶香秋夢後,松韻晚吟時。
共戲魚翻藻,爭棲鳥墜枝。重陽應一醉,栽菊助東籬。 詩詞作品:
溪亭二首
《蘇溪亭》中詩人抒發的是什麼情感
6樓:網友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
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麼呢?「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遊子不歸,紅顏將老。「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
迷濛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豔麗的容光,顯得悽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濛,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鬱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7樓:網友
詩人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
8樓:網友
怨別之情,寫的是暮春景象。
《溪亭》中詩人作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感情
9樓:仰寄竹光倩
詩人運用日(暮)、月(初白)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公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的情感。
給我解釋下,誰給我解釋下這首詩!!
金領 階層一般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某一行業有所建樹的資深人士。白領 階層一般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士。藍領 階層這類階層是指有一定技能或沒有技能的人。藍領 白領 粉領 金領 社會在進步 科技在發展,人們對職業人士的稱謂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於是乎出現了藍領 白領 粉領和金領。藍領作為與白領相對...
獨坐敬亭山的解釋,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獨坐敬亭山的白話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此詩前兩句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
雨巷這首詩《雨巷》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問雨巷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 著,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