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森海和你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
譯文:講信用要符合於義,(符合於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於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誠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論語》
譯文: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5、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
譯文: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竭盡全力;服侍君主,忠於職守;與朋友交往,講求信譽。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有學問了。
2樓: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論語·述而》)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論語·子張》)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答 檢視全部7個回答
7條回答
森海和你
來自認證團隊 2018-10-23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
譯文:講信用要符合於義,(符合於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於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誠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論語》
譯文: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4樓:浮春歸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3.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5.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6.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以上是學而第一中的)
還有一句很有名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第二)
5樓:匿名使用者
下列是《論語》中關於誠信的語句: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溫、良、恭、儉、讓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不學禮,無以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內皆兄弟
食不言,寢不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當仁不讓於師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敏於事而慎於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欲速,則不達
禮之用,和為貴。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後生可畏
君子**之美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
2、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
5、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述而)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
8、君子和而不同。(子路)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靈公)
6樓:匿名使用者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7樓:匿名使用者
篇一:60句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60句關於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語句有哪些?
8樓:韓琴
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2,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所守的諾言如果符合於義,那麼所說的話就能夠兌現。
3,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孔子以四項內容來教導學生:文化知識、履行所學之道的行動、忠誠、守信。
5,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王忠信,徙義,崇德也。——出自先秦孔子《論語·顏淵》
白話文釋義:子張向孔子請教怎樣去提高品修養和辨別是非,孔子說:以忠厚誠實為主,行為總是遵循道義,這就可以提高品德。
9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5、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6、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
7、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8、**,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9、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10、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10樓:南邕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句子:
(1)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3)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8)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9)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1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1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1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8)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4)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關於交友的論語句子論語中有哪些關於交友的句子?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
論語中孝道的句子,論語中關於孝道的句子有哪些
曾子曰 慎終 追遠 民德歸厚矣。學而篇第一 第九章 孔門強調厚喪葬,重祭祀,並賦予喪祭之禮以道德的意義,視作孝道的繼續和表現,寓教於禮,以達到民 不犯上作亂 的目的。表明儒家禮教雖不具備宗教的形式,卻起著宗教同樣的作用。慎終 終指喪禮,意即對親長的喪事要謹慎行事,對父母之喪要盡其哀。追遠 遠指祭祀,...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論語中有關於學習的句子並寫意思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論語中有關於學習的句子並寫意思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故而知新是指,能夠通過對已知內事物的瞭解和掌握容,去認識和判斷新的事物。能夠溫故而知新,說明這個人是有思想 有方法的,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