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的主要內容的意義

2021-05-21 06:08:27 字數 1005 閱讀 3701

1樓:巨集運萊改祺

科舉制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考試選拔**,意義就是讓所有人都嚴重偏科,導致中國政治智慧過分發達,而其它科學嚴重落後

2樓:閃喆黃馨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從民間提拔人才,打破貴族世襲的現象,以整頓吏制。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3樓:海凌霜明宇

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將其放在封建政治體制內,與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聯絡在一起,成為批評的物件,而忽視了對科舉考試製度本身的研究.從形式到內容對科舉考試製度做進一步考察,重新評價這一傳統文化中的特有現象,對於我們的現代化程序,有一定意義.

文化是人的需求,也可以說掌握文化是人生的目的之一。圍繞文化而形成的種種行業,如教育、出版、影視、科研、體育、文藝等等,這些並不是社會的副業,而是和生產物質的工農業一樣是社會必不可少的。而「科舉制度」將文化與權力「聯姻」,表面上看是對文化的重視,而實質上使文化成了依附「權力」的「奴婢」,使文化教育事業失去了自我繁衍的能力。

久而久之,這些行業被認為是生產業的附屬,好象成了社會的寄生物,同時文化人獲得的物質利益也被看成是「恩賜」。如所謂的「毛」、「皮」論。

中國近幾百年來落後於先進國家,主要是文化教育落後的結果,而這原因完全是由於科舉制度的出現。「科舉」對文化的危害最重要的一點是對知識分子心靈的腐蝕,「讀書做官」,用名利去**讀書人,將追逐權力和依附於權力作為知識分子最終歸宿。知識分子不熱愛自己的專業,不熱愛文化,不熱衷於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忘記了自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而最終是降低了全民族的素質。

(引用)

科舉制的積極意義,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是什麼

一,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 1,科舉制度合情合理的平等廣泛的直接了當的為國家選拔了大量的人才.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自然詮釋了中國式的民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選人用人制度.因此,也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援和擁護.2.科舉制度促進了儒學文化的普及和發展.促進了出版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質修養...

分析科舉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分析科舉制在當時產生了哪些影響

統治階層改革舊有制度,更為了富國強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幹出眾的人。戰國時期出現 軍功爵制度 又興起 養士 之風,招攬有才幹 善言辭的人才,不論出身,為國君 諸侯服務。到秦代則以 闢田 和軍功為選官依據。但這些都不是完備的選官制度。到了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

科舉制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科舉制的創立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麼積極影響

漢代實行 察舉制 由各地方 推薦品德良好的人,入朝為官,以 孝廉 為考核標準,可是逐漸到後期,做官的機會被當地的地主霸佔,許多平民無法報效國家。晉朝的時候,實行 九品中正制 由 的子嗣入朝為官,以 士族 為考核標準 到了隋唐時期,實行了科舉制,以考試來測量一個人的能力,以 才敢 為考核標準,這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