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崴呀
1.」菩薩相、佛相,眾生相「:實際上這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裡所提到的我回,就是指那答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
2.【」菩薩相、佛相,眾生相「】為善所化,視為同宗,可做一相論,可理解為世間一切善果皆為菩薩相、佛相。
3.【眾生相】:世間永珍,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你能感受到的,無關善惡是非,皆為眾生相。
4.【選自】:《金剛經》第三十一品
5.【簡介】:
金剛經是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被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的誦本。
佛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 寺廟中的佛和菩薩為什麼都有相
2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和佛都是無相,不執著於心念,寺廟裡的那叫塑像或畫像,只是「相」的一種而已,因為眾生著相,只能通過塑像和文字來向眾生介紹佛菩薩。首先你得先理解什麼是有相,什麼是無相。如實而知,過去如夢幻,未來僅是名詞概念,現在又不停留,不確定,瞬息即滅,如實知,一切相都是心相,不取於相,就叫無相,反之,取於相,認為有所得,叫有相。
3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從羅漢以上就是聖人了,菩薩比羅漢高,佛是最高,都沒有男女相的。即使在凡夫境界中,也只有欲界才有男女相,色界和無色界都是沒有男女相的。
本來是「無相」,可是在凡人眼裡卻是有相,看看濟公羅漢的募修寺院的榜文就清楚了:「即人心有佛,不礙真修;而俗眼無珠,必須見像。是以重思積累,造寶塔於九層;再想修為,塑金身於丈六。……」
有相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為凡夫眼濁,看不見「無相」的妙法,只能看到有相的假法。法為凡夫說,非為聖者說,樓主細思焉!
4樓:無悔天帝
你要知道,它們不是有情眾生,它們只是石頭木頭做的塑像罷了呀,如果它們這不能思考的東西都能做到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那人更應該可以做到了呀,佛在經中已經很清楚了說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又何必為他們的相貌煩惱
佛與菩薩,只是為了方便救度眾生,順其心意現種種身而教化之,但眾生不應該為他的長相而心生牽掛執著,佛、菩薩已經沒有男女之分了,因為沒有了淫慾之心就不會有區別,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成佛啊,只是因為妄想和貪嗔痴不能解脫
請多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若感興趣,查「淨土法門」
5樓:管家小老頭
佛像只是表法的,眾生根性不同,初學者不著相還不行,讓他們只拜天空,其不能信其有,隨著學佛深入後,才知佛無處不在,對佛子來說,佛在心中,佛和菩薩為較化眾生,可以以不同形象示人,只是為了慈悲普度。。
6樓:財碩水晶
善哉善哉
樓主,看來你對這個「相」的理解太片面
了,佛說的相,是很多種的,可以是指顏色,物體外在的形狀,內在的形狀,人和人的不同,人的相貌,也可以指時間,也可以指人的心理,想法,對事物的理解,對事情的看法,對自然的規律,萬物的生成演化,大到對宇宙的看法,理解;小到對微觀世界的看法,理解,都可以稱為「相」。
佛說的無人相,是指,不要用人的觀念,觀點去看待理解世界,事物。就像,你不能理解魚的世界一樣,你也不能理解鳥的世界一樣。你能理解的,能說出來都只是人的觀點,看法;而不是魚的觀點,看法;鳥的觀點,看法。
佛說的無我相,是指;不要用自我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世界,看待別人,看待事物,看待自然,看待萬物。你能理解都是你的看法,不是我的看法,不是他的看法,也不是各種生物對世界的看法,人不一樣,物種不一樣,看法也是不一樣。
佛說的無眾生相,是指;不要用大眾的,固有的,社會性的觀念,觀點去看待,理解事物,事情,世界。要知道世界是在變的,今天和明天都是不一樣的,今天行得通事物,理論,到明天可能就會是錯的。
佛,菩薩是不分男女,沒有性別之分的,對於佛來說,只有眾生,無有性別,沒有男女老幼之分。
至於寺廟裡的塑像,是人們按照自己對佛,菩薩的想象而造出來,
這些塑像就是社會性的,大眾化的對佛的理解,想象。
當然真正的佛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誰也不知道,誰也沒見過,因為我們還沒有成佛,
成了佛了,就會知道了。
佛說,眾生皆可成佛,眾生皆有佛性,可以通過修行,達到佛陀的境界。
也就是說,佛的樣子,相貌,就是眾生的樣子,相貌;
你的,我的,他的樣子,相貌,都是佛的樣子相貌。
建議樓主,看看金剛經,般諾波羅密多心經等等**,多看看,多理解,看註釋,看翻譯,就會明白,理解。
善哉善哉
7樓:匿名使用者
有相 說明你看到的不是菩薩 只是一個外表形象而已 當你覺悟了 用你的智慧可以看到佛是無相的
8樓:煩惱即菩提
你對佛教還不太瞭解。
於有相中觀無相。
9樓:
寺廟中的佛菩薩是信徒為了恭敬塑的。
10樓:以號登出
諸佛菩薩 沒有具體形象 眾生需要以怎麼樣的形象來度化諸佛菩薩便現出怎麼樣的形象來度化
諸佛菩薩有如虛空 諸佛菩薩超男女像
菩薩相當於王子 佛相當於國王
11樓:繆維希
佛無男女人我之分別,有各種相是因為要和你結緣,如果不塑個大家瞭解一點的形象,大家接受不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你心中有相,所以佛有相。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13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一)無我相
:不要有貢高我慢,不要有為自己打算的心。
(二)無人相:不要妨礙或障礙他人,凡對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無眾生相:視萬物為一體。
第一種無我相: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第二種「無人相」:
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
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人口眾多,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
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
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擴充套件資料
在《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
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
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
14樓:毗沙王
《金剛經》中有提及四種相,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裡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除了那些我們已經擁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擁有卻想除去的,還有那些我們沒有卻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是可以被稱為「我」的。
然而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只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以及它的需要,由於我們的身體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覺到「我」對這些物品的需要。身體使我們注意到我的存在。
其次,心念的活動給我們存在的感覺。除了身體和心念以外,就沒有「我」的感覺了。事實上,是我們的心使我們經驗到我的存在,身體如果離開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
那麼,什麼是心呢?那是不斷或連續流動的念頭。
人可以通過宗教的行持,達到某種程度的經驗,他會瞭解到那個平常經驗的「我」,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主觀或永恆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為身體的感覺、身體的需要,以及那不斷流動的念頭。這即是《金剛經》中所提到的「無我相」。
再說「無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過「我」的感覺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於自己的感覺,使我們經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對待。
因此站在《金剛經》的立場:假如進入無我,自然也就無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並不在那兒,同樣的,他人也不存在了。這只是因為我們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發生了種種的關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知道目前這個世界上一共有五十億的人口,但是,與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相識的,是非常少的。我們所能深刻經驗到確實存在的他人,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與我們發生關係的人。其他數十億生活在這個行星上的人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論他們是否存在,至少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們什麼。
所以,他人只存在於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上。當我不存在時,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種的「無眾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許沒有必要與我們有關係,卻仍然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那些修行已到達很高境界,而且已經能夠解除他們本身的問題和困境的人,自然會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們從已經解脫自己的問題,而去負擔起眾生的問題,於是眾生的問題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仍是有我的層次。
若從《金剛經》的立場說,如果主觀的「我」不存在,客觀的「眾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說度盡眾生,而實際上並無眾生可度;眾生已經被度了,度眾生者並沒有感覺到他已度了眾生。所以,無眾生相也是無我相的異名。
第四種是「無壽者相」。這是從時間來看「我」的存在。它牽連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眾生相。
假如沒有我相,則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將不重要了;但所有的眾生都執著於壽命,他們希望活得長久,並避免夭折。因此他們尋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們期望現在和將來都有安全感,於是嘗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縱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卻仍執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經無我相的人,不管他們明天死或一萬年以後才死,對於他們都是沒有差別的。
當一個人已經體驗到無我的境界,這些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總而言之,有關無我相的「我」,歸之於個人的不存在;無人相的「人」,則指那些與我們相對待或有關聯的不存在;無眾生相則不止牽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眾生的不存在;最後,第四種無壽者相說明時間的過程,從期望長壽而至不擔心壽命之長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間的無我,第四是時間的無我。
佛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寺廟中的佛和菩薩為什麼都有相
菩薩和佛都是無相,不執著於心念,寺廟裡的那叫塑像或畫像,只是 相 的一種而已,因為眾生著相,只能通過塑像和文字來向眾生介紹佛菩薩。首先你得先理解什麼是有相,什麼是無相。如實而知,過去如夢幻,未來僅是名詞概念,現在又不停留,不確定,瞬息即滅,如實知,一切相都是心相,不取於相,就叫無相,反之,取於相,認...
什麼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這句話意思是 沒有一個執著的自我形象 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 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遮照中道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即非菩薩。意思就是若是菩薩有著這些,東西或者照著這個標準,那麼這個菩薩就不是菩薩了。這句話的思想重心 著重 無我 的菩...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怎麼理解
彼我相最細,禪定中有觀察者就是我相。壽者相 雖然不執著 這輩子的人身是我,但是下輩子六道投胎不一定是人身,這個人身就像脫掉衣服一樣,他不固執人的樣子是他,但是他執著有個靈魂的我在六道輪迴。人相執著這輩子,只有這輩子這個樣子是我。眾生相比六道更包含廣些,只要執著前後相似相續的變易生死是一個眾生,就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