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考的文言文,是平時積累文言文好還是學習如何去翻譯文言文好

2021-05-22 14:42:05 字數 5414 閱讀 3392

1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文言文翻譯方法

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

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

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最大區別在於,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理解並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

3、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

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

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複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四要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平時的積累,是鍛鍊閱讀能力,

學習翻譯方法,當然也重要,不過只能是一些公式式的知識,比如為動用法,使動用法,形容詞動用等等,這些是一定要學會的。

但是,有的文言篇目,就算你把每個字都翻譯出來,如果閱讀理解能力不好,你也未必看得懂。

反過來,如果你翻譯方法知道的不全面,有的文章你能夠看懂,能夠理解大意,但是讓你用書面語翻譯出來,卻有時候有口難言。

所以,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學習程度,學習目的,具體情況,來決定自己的學習重心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已經上高中了,還談平時積累,不亦晚乎?高中**有時間呢

4樓:東方逍遙

兩者最好都要,但翻譯相對更重要。

5樓:閒雲野鶴之初戀

都可以,最好是約會如何翻譯

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技巧~

6樓:313傾國傾城

文言文翻譯的技巧和方法

:1)、 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

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

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最大區別在於,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理解並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

例8: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

譯文:自己認為不能夠廣泛施恩,以至使得這個人跌倒了,於是就在種植竹子處的水溝上建立一座小橋,讓人足以能夠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廣」「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單音節詞換成了雙音節詞。

3)、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換」「調」「留」「增」「補」「刪」五字訣。

五字訣是譯文語言組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舉例簡述如下:

(1)「換」。對那些詞義已經發展,用法已經變化,說法已經不同的詞,在譯文中替換為現代漢語。

例9: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09安徽卷)

譯文: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於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

「叟」換成「老人」,「識」換成「知道」,「意」換成「心思」,「懷」換成「揣著」。

(2)「調」對文言語句位置與現代漢語不同之處,主要是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倒裝現象,譯文依據現代漢語的語言規範,對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調整。如例5中的定語後置,例6中的狀語後置,例7中的賓語前置。

(3)「留」。保留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保留特定的專名術語,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號、諡號、年號、特殊稱謂、特殊的學術或專業術語,現在已經消失的事物等。

例10;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前後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國一卷)

譯文:與郡丞元寶藏結交很深,前前後後的縣令縣長,沒有不受到他指揮的。

(4)「增」。文言文省略現象較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謂、賓成分,介詞,數詞後面的量詞,甚至還有省略一個分句的現象,翻譯時應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律增補必要的語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賓語,例2中的省略主語,例6中的介詞省略,例7中的動詞省略等。

(5)「補」,就是將文中省略掉部分補充出來。

(6)「刪」。文言語句中有些虛詞的用法,現代漢語沒有類似用法的詞語,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翻譯時只能刪除削減。如發語詞「夫」「維」,起提賓作用的助詞「之」經及一些湊足音節的助詞。

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

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

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複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四要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7樓:匿名使用者

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於原文。原文講的是什麼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後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至於雅,則是比較高的要求,指的是譯成的現代漢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不但能忠實於原文,還能把原文的意蘊較好地傳達出來,文筆流暢優美。

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五字要訣:

文言文翻譯要能做到信、達、雅,應該掌握五字訣:留、刪、增、調、變。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年號、某些典章制度名稱以及物品名稱等,這些不必翻譯。硬要翻譯,反而會弄巧成拙。

2.刪,刪去一些只起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無法對應地用現代漢語進行翻譯,刪後又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的,亦可刪去。

3.增,把文言文的單音詞譯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也應增補出來。

4.調,將古今漢語不同的語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調整。如: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是一個定語後置句,翻譯時就要把定語「可以終身行」調到中心詞「一言」之前。再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兩個賓語前置句,應按「不知句讀,不解惑」來翻譯。

5.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譯為「(湖面)風平浪靜」。

處理好直譯和意譯的關係。

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的目的出發,古文的翻譯總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要譯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例如:

2023年全國語文高考試卷第16題(2)「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必須翻譯成:「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

」譯文中括號內的文字是根據文意增補的。而原文中「及」「盡」兩字,應正確理解為「到……時」、「竭盡」才算落到實處。所謂意譯,則是根據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來進行翻譯,不拘泥於字字句句的落實。

從高考的特點來看,固然要考查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巨集觀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夠從微觀上了解並熟悉古代漢語字詞句式等語言知識。因此,命題者一般來說總是立足於要求考生採用直譯的方式,只有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後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為輔助手段,如上文所舉「波瀾不驚」的例子。

處理好一些特殊用詞和修辭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處理。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金戈鐵馬」,借代精銳的部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借代曹操戰船,這裡借代曹操水軍;「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堅固的城牆,而不能譯成「金屬築成的城牆」。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說法。如「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會獵」是決戰的委婉說法;再如「權起更衣」,「更衣」即上廁所。

3.注意準確翻譯「互文」現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實際應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又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隘」。

瞭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

這是確切理解並翻譯古文不可缺少的條件。古代文化常識涉及面非常廣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較為系統的闡述,許多內容是分散在各篇課文的註釋之中,往往不被重視。再加上,近幾年的高考明確了古代文化常識不作考試內容,這就更加讓人覺得識記古代文化常識是偏離了高考複習的方向,這實在是一大誤區。

因為,考生如果對古代文化常識一無所知,勢必直接影響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當然也不能作出準確的翻譯。就拿古代稱謂來講,古人的名、字、號、諡號、籍貫、官職、居官地、住處、書齋名都可以用來稱代人,並且都有一定的含義或相互間有某種聯絡,在翻譯時都應注意。對高中學生來說,只要能掌握好課文中接觸到的古代文化常識的有關部分,也就夠了。

專門訓練從課文抓起。

要能在高考的文言文翻譯題上少失分,不做一些專門訓練顯然是不行的。訓練的題目不在數量多而在質量高,訓練題就從課文中選取。原因是,課文經過反覆誦讀,文意幾經揣摩,已經讀通讀懂,諳熟於心了,關鍵就是語言轉化工作了,也就是用現代漢語把心中的感悟忠實地傳達出來。

這樣的訓練是十分有意義的。這樣做,比隨便拿出一段文字讓學生翻譯要強得多。其中道理很簡單:

因為心裡明白的尚且不一定譯得出來;那麼心裡不明白的就一定譯不出。先從熟悉的語段、句子著手翻譯,做到信、講究達、追求雅。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自然能摸索到一些翻譯的訣竅。

憑藉這些訣竅再去翻譯生疏一些的文句,恐怕也可駕輕就熟了。

在平時文言文的翻譯練習中,學生們常常會表現出「眼高手低」,許多人往往自以為文意知曉,就不屑於落筆翻譯,這種態度是必須克服的。文言文翻譯並非易事,確實需要踏踏實實地訓練一番,切不可等閒視之。

高考文言文如何斷句,高考文言文斷句的方法?有例子對照再好不過?

文言文斷句相當於給文章加逗號,考的是理解能力,而不是方法。只要平時打好基礎,考試時即便遇到沒有學過的文言文,同樣也能看懂。應該將學習的精力集中到提高理解能力上,不要在 方法 上浪費時間。斷句六法 語感 語法 找主謂賓間的聯絡 修辭 利用對偶句及對稱句 反問句 標誌性詞 蓋 夫 位於句首 由區域性推知...

高考課內文言文怎麼考高考要考課內文言文嗎?

高考跟平時差不多,除了這些實詞虛詞,還有一些句型及文言知識。你的目標很高復 啊,這些基本制的得做全對啊,多做一下你們省的高考題吧,每個地方不一樣啊。我認為平時讓背的課內的是為了考試時開外的作準備的,我們這的高考不會課內原文,只是在考課外的題目中會出現課內的選項。比如考 之 的用法,原文中有一個選項,...

關於文言文,關於讀書的文言文

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 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 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 走過去 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 嶼 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