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出自哪首古詩,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詩人誰在哪首詩的哪句詩,說明

2021-05-26 00:38:54 字數 3222 閱讀 1496

1樓:尾潔猶嫻

《新唐書.無行衝傳》中雲:

“當局者迷,旁觀必審”。

局:棋局;審:清楚,仔細

原意是說:下棋的人往往迷糊,觀棋的人卻很清楚局勢。

後發展成“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且意思已引申,指處於事情之中時,往往因過多考慮利害得失而糊塗,而旁觀者因為冷靜客觀而看得很清楚。

現在也有“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之說,想是由此擴充套件而來。

2樓:愚振英喜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於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於從常見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北麓。

2.橫看——從正面看,從山前山後看,山橫在眼前,所以說橫看。廬山總的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3.側——側看,從側面看,從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

5.緣——因為。

點評: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

《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3樓:虞慶富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āng

júzhě

mí,páng

guān

zhěqīng

〖解釋〗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示例〗誰怪著你呢,實在說的不錯,倒是沒有人說過的話!可見“~。”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三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觀者指觀棋的人。比喻當事人因為身處其境而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不清形勢,而局外人卻比較明瞭

我自是、笑別人底,卻原來、當局者迷。--宋·辛棄疾《戀繡衾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詩人誰在哪首詩的哪句詩,說明 5

4樓:小虎的虎煞

唐。 元行衝

《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5樓: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寺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詩今譯:

橫看是蜿蜒山嶺側看是險峻高峰,遠近高低看過去千姿百態不相同。

遊人之所以不能認識廬山的真實面目,只因為身處在這層巒疊嶂深山中。

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蘇軾用形容的語言,揭示了這一人生哲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人們在觀察事物時,必須從各個角度進行周密調查,才能明白事物的真相和把握事物的總體。

這兩句詩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警句。

6樓:豐甘雨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解釋〗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示例〗誰怪著你呢,實在說的不錯,倒是沒有人說過的話!可見“~。”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三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觀者指觀棋的人。比喻當事人因為身處其境而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不清形勢,而局外人卻比較明瞭

我自是、笑別人底,卻原來、當局者迷。——宋·辛棄疾《戀繡衾

7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思是說,當事人容易糊塗,而局外人往往清楚。局。指棋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出自《宋書·王微傳》,是王微在一封書信中首先使用的。

王微是南朝宋時人,祖籍山東林沂。從晉朝到南北朝時期,王氏家族非常興旺,出過不少名人雅士,在朝廷做官的也比較多,對時局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據史書記載,王氏家族有不少家族成員精通下圍棋,“爛柯”這一典故中的主人公王質必是王氏家族成員的縮影。

王微作為王氏家族的成員,對王家世代善弈者應該是知道的,他提出“當局者迷”是很自然的事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示例〗誰怪著你呢,實在說的不錯,倒是沒有人說過的話!可見“~。”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三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觀者指觀棋的人。比喻當事人因為身處其境而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不清形勢,而局外人卻比較明瞭

我自是、笑別人底,卻原來、當局者迷。——宋·辛棄疾《戀繡衾》-----------------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什麼意思,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什麼意思

被事情纏住的人就好像陷在了一個局裡,局就是陷阱的意思。局內的人著急上火,摸不著頭腦,想不出來辦法,局外的人因為沒有利害得失,所以更能看清事情本質,是這句話的由來 就是你在裡面看不清事態,事情是如何發展的會矇蔽了你的雙眼,而在外面的卻沒有被矇蔽,所以他看得出事情是如何發展的!處於事件中心的人看不清這件...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後一句是什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相應的詩句是什麼?

這兩句話是一句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釋義 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1 出處 出自 新唐書 元澹傳 2 原文 當局稱迷,傍觀必審。3 釋義 當事人往往不曉得情勢,反倒是旁觀者更清醒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沒有後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意思是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與哪句詩的意思相同

蘇軾 的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 ng j zh m p ng gu n zh q ng 漢語俗語,常用來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認識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觀的人看得清楚。這句話出自後晉 劉昫的 舊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