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啊往事知多少
灌湯包子與發麵包子相比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定面(相對於發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餡中含湯。灌湯包子的和麵方法,用行業術語說,屬冷水面團。
冷水面團的特點是:色澤雪白,質地細密,筋力大,韌性強,製成成品後,口感爽滑有咬勁。調製麵糰時,受季節影響,水量和水溫都應做適當的調整。
一般來說,天氣涼、溫度低時,加水量要比天氣熱、溫度高時稍多加些水。用水量的基準是500克麵粉加約225克水。水溫不能超過30℃,否則輕易智慧引起麵糰性質的變化,使麵糰「掉勁」。
冬季用低溫水,夏季用純涼水。有時夏季氣溫高,即使用冷水也出現「掉勁」問題。老練的行家這時會在和麵時加一點鹽,以增強麵糰的筋度,促使麵糰組織結合緊密。
行話說:「鹼是骨頭鹽是筋」,指的就是鹽能增強麵糰筋力而言。另外調變麵糰時,必須分次加水,如一次加足水,不易對面粉吸水情況進行觀察和檢查。
麵糰揉到光潤時,蓋上溼布,餳約半小時,揉勻搓條,下劑子,擀成圓薄皮,包入餡子。
制餡的難度較大。過去漢餐的灌湯包子多用皮凍餡,皮凍加熱後即形成湯。而清真灌湯包子不能用皮凍,那麼如何形成餡中的湯呢?
賈志亮通過研究和反覆實驗,在牛羊肉和骨頭中,找到形成餡湯的方法:
第一,骨頭湯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膠原蛋白質有較大的溶水效能。因而用骨頭湯拌肉餡,其吃水量比水要多;所以加熱後有較多的湯汁從肉餡中溢位,就形成湯包中的「湯」。由於肉的鮮味和調味品的味道溶於湯裡,故覺湯汁鮮美。
第二,牛羊肉中也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蛋白質是親水膠體,其中的肌球蛋白質和膠元蛋白質一樣,都是溶水性的,在有鹽的條件下,吸水性增強。為了使餡心鬆軟,鮮嫩有湯,拌餡時要有意保持餡中的水份。當包子入籠,蛋白質受熱變性,失去持水效能,產生脫水現象,餡心裡自然就充盈著湯汁。
灌湯包子因餡料的不同而分為多種,目前,西安清真灌湯包子的品種有羊肉、牛肉、三鮮、雞肉、素餡等。
灌湯包子的吃法很有講究,包子上桌後,用筷子夾住包子上口,輕輕搖擺,然後夾起,放進調羹,再咬一個小口,往裡輕輕吹風,待湯餡不太燙嘴時,將包子蘸上調料汁再吃,特有風趣。
2樓:生活達人辣辣
主要材料生豬肉350g 輔材油適當小麥麵粉1碗姜適當芡粉適當沸水適當生抽醬油適當東瓜適當麻椒適當
流程1.先把麻椒油做出去,放涼預留。
2.先取一半小麥麵粉,倒進開水的水,邊倒河邊拌和。
3.隨後再倒進另一半小麥麵粉,新增冷水和勻。
4.合好麵糊後,放一邊醒10分鐘。
5.把生豬肉切成小丁。
6.放進生薑沫翻拌。
7.倒進麻椒油翻拌。
8.倒進生抽翻拌。
9.再倒少量芡粉翻拌。
10.放進東瓜粒。
11.最終把餃子餡充足翻拌。
12.把醒好麵糊揉發展條,再切割成平等的包子皮。
13.隨後把包子皮按扁,擀開,包入餃子餡。
14.先後擺入炒鍋後,醒10分鐘。火災沸騰15分鐘,再燜3/5分鐘。ok!
小提示1.炸花椒油的情況下不必把麻椒炸焦。
2.東瓜要切割成大顆粒物。
3.麵糊要一半開水和麵,再用冷水把另一半和到一起。
4.有時間還是把肉自身切一下,自身切的肉粒要比買的餃子餡美味許多。
湯包,一般採用燙麵,易判定,口感好,最重要的是不容易汲取水分,則盡較大 儲存了高湯。如果是一般的醒面做皮,再多的湯也會被醒面吸走。
湯包,別名灌湯包,也稱灌湯小籠包,是漢人西關特色小吃,始於北宋時期,時興於中國各地。湯包外形美,其內容也精緻別具一格,餃子餡與酸菜魚火鍋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麵條、吃葷、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融合的風采。知名原產地有開封市,西安市,廣州市等地。
湯包有湯,是由於在一般餃子餡,或三鮮餡中摻加一定佔比雞凍兒,便是用老母雞熬料的高湯,製冷後凝結,像水晶果凍一樣的東西在活制陷料的情況下新增一定佔比的雞凍,由於成固態臨時不容易排出,待加溫後才會化作液體,且漿汁十分美味。
3樓:
灌湯包的做法,灌湯包的製作方法
4樓:地宮pk提
灌湯包,主要是包子皮
5樓:何時明月老師
做法:1.麵粉加在大一點的盤裡,溫水加少許鹽調一下
2.加入適量溫水活成絮狀;不要一次加太多水
3.揉成麵糰,後面時我經常用手沾些水揉使麵糰乾溼度正好
4.揉至盤光、面光、手光,然後蓋上溼布靜置餳面10分鐘,反覆4次餳面--和麵--餳面--和麵這個過程,至麵糰非常光滑有筋度
5.肉末中加入鹽、薑末、生抽、老抽、白糖、雞精和油
6.沿一個方向攪拌均勻至肉末和調料完全混合
7.用雞汁加水調成300克雞湯,分多次加入肉餡中攪打上勁,我每次加的都不太多,大概反覆了有七八次
8.直至餡料和雞湯完全融合,餡料膨脹但凝合
9.取一塊殤好的面揉成長條再切成大小合適的劑子,擀成和平時包的餃子大小差不多的麵皮
10.包入餡料
11.捏褶子包回來;我不太會包褶子,能包回來就不錯了~聽說正宗的是18-24道褶子
12.全部包好後靜置一會兒
13.蒸籠墊一張油紙,放入包子,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鍋中水燒開後,放入蒸籠,大火蒸了10分鐘
14.開啟一看包子還是白胖白胖,一會就收縮了。可以看到包子裡很多湯汁有木有~咬一口湯汁就出來了呢
6樓:小果優秀
特色小吃灌湯包怎麼做,才能皮薄湯汁多,調餡是關鍵。
灌湯包,產地開封,是一種地方特色麵食小吃,以其皮薄餡大多汁,湯汁濃郁,味道極其鮮美,外形美觀而廣受歡迎,每個包子十八至二十四個褶,提起來極其像燈籠。
那麼灌湯包製作需要什麼原料?餡料應該怎麼調?怎樣才能製作出好吃的灌湯包呢?
一、製作灌湯包所需的原料
用來製作包子皮的麵粉,用來製作餡料的五花肉和豬皮凍,以及其他配料蔥、姜、胡椒粉等等,倘若不想自己動製作包子皮,而可用水餃皮代替,效果一樣的。
二、餡料的調製
灌湯包成不成功,好不好吃,都源於餡料,可選豬肉或牛肉,一般比較常見的是豬肉餡,用來製作餡料的豬肉,最好選用五花肉(七分瘦三分肥),應先將肉餡醃製入味後,再加入精髓豬皮凍攪拌均勻,使其蒸出來的灌湯包皮不破,且餡多湯汁鮮美。
下面分享一款家常版的豬肉餡灌湯包,味美湯鮮。
豬肉餡灌湯包——皮薄餡多,湯汁濃郁
所需食材
1、麵粉、鹽、水(用於製作麵皮)
2、五花肉、雞蛋清、姜、蔥、胡椒粉、鹽、生抽(用於製作肉餡)
3、豬皮、花椒、姜、香葉(用於製作豬皮凍)
製作步驟
第一步:麵皮的製作
1、將400克麵粉倒入盆中,加4克鹽,多次少量加入溫開水,邊加邊攪拌,攪拌至棉絮狀後,用手搓成光滑的麵糰,蓋上蓋子醒二十分鐘。
2、按板上撒上少許麵粉,醒好後的麵糰再次搓成長條,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3、用擀麵杖將劑子擀成中間厚,旁邊稍稍薄些的,大小一致的圓形麵皮。
第二步:製作豬皮凍
1、將豬皮用刀削掉其表面皮毛,油脂,加一勺鹽搓洗片刻,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豬皮,加3片姜、1小勺料酒煮開煮沸,再次沖洗其表面雜質,用刀切成條狀。
2、鍋中再次倒入適量水,將豬皮放入鍋中,放入兩片香葉、1小把花椒,1小勺鹽煮開後,倒入高壓鍋中,壓制三十分鐘左右。
3、將豬皮及其配料過濾掉,待豬皮凍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約兩小時,晶瑩剔透的豬皮凍就做好了。
第三步:肉餡的調製
1、將五花肉去皮,切成薄片後再切成條,最後用刀剁成肉末,加生抽、鹽、胡椒粉、香油,打入一個雞蛋清攪拌均勻,最後加蔥花再次拌勻。
2、將凍結成塊狀的豬皮凍切成小丁,加入肉餡攪拌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
第四步:包灌湯包
用勺子挖1小勺肉餡放入麵皮中,逆時針轉圈、提褶子的方法包好。(注:肉餡不宜過多,過多面皮容易破。)
一個個皮薄肉餡多,造型美觀的灌湯包就包好了,一次性如果包大多,可將其放入冰箱冷凍,隨時想吃隨時煮,超級方便。
第五步:蒸灌湯包
鍋中倒入適量水,將灌湯包放入蒸籠,水開放上鍋直接蒸,大約十分鐘左右即可。
成品圖:皮薄餡多湯汁濃郁的灌湯包,一口氣可以吃上十個呢。
灌湯包注意事項
1、製作灌湯包時,可先將豬皮凍準備好,豬皮凍製作時間比較長,且冷卻後還需放入冰箱令其凝結成塊,在製作豬皮凍時,還需要注意應將豬皮上的油脂徹底刮乾淨,防止煮出的湯水有油脂,從而影響豬皮凍的凝結。
2、麵皮可以自己製作,也可買現成的水餃皮,包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
3、調製肉餡時,如果不加雞蛋清,也可用生粉代替,這裡的肉餡我是用手工剁成肉末的,也可用攪拌機攪拌,但不能攪成肉糜,要讓肉末有顆粒感,口感會更好。
4、調製肉餡時,應先將配料與肉末攪拌後,最後再加入豬皮凍丁,為防止豬皮凍丁融化,還應該將調製好的肉餡放入冰箱冷藏。
5、包灌湯包時,肉餡不宜太多或太少,太多面皮容易破且不好包制,太少影響口感。
最後結語
關於灌湯包怎麼做,就分享到這裡了,其實要想在家輕製作灌湯包,最主要在於肉餡的調製,肉餡是灌湯包的精華,只要將肉餡調製好,相信您也可以在家輕鬆做出好吃又美味的灌湯包
鮑魚的做法蒜蓉蒸幾分鐘,蒸鮑魚要幾分鐘
鮑魚的不一樣吃法,蒜蓉粉絲蒸鮑魚 鮑魚洗乾淨,去掉內臟可以做鮑魚湯,然後也可以做鮑魚燉土豆,蒜蓉鮑魚放鍋裡蒸,大概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鮑魚首先把鮑魚清洗乾淨,然後進行宰殺,去除它的內臟,打上十字花刀,把蒜蓉炒成金銀蒜,放入蒸魚豉油,蠔油,白糖,雞精,調勻撒,在鮑魚上,上蒸箱蒸七分鐘就ok了 蒜蓉粉絲...
灌湯包的餡怎麼做,灌湯包餡料怎麼配。
灌湯包包子餡及包子做法 主料 麵粉 適量 五花肉 適量 白菜 適量 調料 肉皮凍 適量 香菜 適量 蔥 姜 適量 食鹽 適量 十三香 適量 生抽 適量 香油 適量 步驟1.麵粉適量,喜歡吃軟麵皮的話加入一枚雞蛋2.用加入少量食鹽的鹽水和麵,面會勁道些。活好面後,醒半小時再盤面一次 3.把面揉好後,像...
清蒸蝦仁怎麼做好吃,清蒸蝦仁蒸幾分鐘
1.姜蒜搗泥後加入適量料酒 醬油 香油 精鹽調汁備用。根據自己口味調汁 2.將蝦去皮 去頭 去蝦線與沙袋。3.將薑切片放入鍋中同時放入大料與花椒,加適量水,將收拾乾淨的蝦放入鍋上蒸熟。4.用熟後的蝦沾調好的汁就可以吃啦。材料。主料 蝦仁一斤 輔料 豆油適量 醬油適量 姜適量 蒜適量 精鹽適量 香油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