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順其自然,按各部位的要求做到後,打到一定時候自然會有氣的感覺,這是可稍用意念,注意不能過於用意也不能沒有意!正所謂「外形催內氣」的道理。我是煉陳式老架半年左右時,兩臂在起式時,明顯感覺兩個胳膊像充氣氣球一樣被頂起,從那以後,才開始用意,合時氣通過任脈收于丹田,開時氣通過督脈流向手。
但目前只是感覺丹田略有飽滿。行拳時氣感還是並不明顯。並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
2樓:匿名使用者
慢慢地感覺到了兩手所抱的「氣球」也在跟著轉動,向前推,感到了阻力,兩手向外拉,感到了拉力,兩手向內擠,感到了推力,兩手向上抬,感到了空氣的壓力,兩手向下放,感到了空氣的浮力。總之,抱著球兩手不停地上下左右前後移動,感到六面都有阻力,所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這時,看似無形無質的空氣,已經變成了具有「物質、能量、資訊」的「炁」了。
這就是站樁抱球的第三個層次「混氣一炁」形成層次。-----------------------《論抱球, 一個簡單的姿勢奧妙無窮》 https://baijiahao.
3樓:匿名使用者
"氣"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不是意念想出來的,還是要正確練習拳架,拳架練好了,該有的都會有.
4樓:匿名使用者
初學者只求放鬆,放鬆日久感覺像一種流動這就是氣。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初練太極拳者,到現在「氣」感還沒有,僅有一些存思意守的感覺。就是在練習中,可以做到「守意」。即,可以做到意思到了。
比如,以腰、脊為軸,發自腰脊,止於手端等等。不知這是不是「氣」感的初級階段呢?請各位網友指教。
[em03][em03][em03][em03][em03]
什麼是太極拳的「內氣"
6樓:劉曉東
什麼是武功中的「氣」
「氣」的產生大約在3000多年前或更早,在《孟子》中就有「養我浩然之氣」 ,但當孟子的學生問他什麼是浩然之氣時,孟子答道∶「難言也!」也就是說我們的亞聖說不清,也就是說「氣」這個東西不好說清,只可意會,不可言喻!
數千年過去了,氣功雖有很大發展,但氣的本質是什麼,迄今並沒有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解釋。但是由於我們已經說了幾千年,說得多了,似乎也就約定成俗了。隨著《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解剖學》的產生,使我們能夠從肌肉和神經活動的深度來考察「氣」 的本質。
氣有呼吸之「氣」,鍼灸**中之「氣」,武功之「氣」,等等,可見氣乃是某一類事物之抽象,對於不同的具體就具有不同的含義,呼吸之氣不是武功之氣,武功之氣也不是鍼灸**中之氣。有的書上寫道∶「吸氣1時氣1從鼻腔經頭部1經肺部1背部2,兩肋外張,即氣2貼背,入骨髓3中。呼氣1時,氣2由前胸平穩順下到丹田,丹田處有感覺後將此氣2搏住。
」我們可以看到此說恰恰將呼吸之氣等同了武功之氣,這樣就不免會對習者產生誤導。
在武學內功的修習中,有著名的內三合功夫∶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認識它的線索,大腦發出指令,指令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了肌肉,肌肉就發生收縮,肌肉收縮的結果就產了力,肌肉收縮後就產生資訊並通過神經反饋給大腦,大腦通過分析就知道了肌肉已產生了力。在對運動生理的研究中有下圖,
我們將內三合與之比較之, 心即神經中樞,意由神經中樞發出,執行於中樞神經至肌肉(執行器)的神經中,力是由肌肉的拉伸和收縮體現的,所以「氣」只可能是執行在肌肉(執行器)至神經中樞的神經中的反饋肌肉工作的資訊流。在神經中樞內部,由於反饋資訊流的到達,神經中樞才能通過對它的分析知道肌肉的工作情況(力到),所以在神經中樞內是先有「氣」 而後才「知」有力的。今列表對比之∶
內三合 大腦工作情況
心到意到 大腦發出工作指令
意到氣到 大腦接收到肌肉的反饋資訊
氣到力到 大腦知道了肌肉的工作情況(力到)
通過上述分析對比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內三合的本質,自然也就得到了「氣」 的本質。因此我們可以有
氣的定義∶武功中的氣是執行於肌肉至神經中樞之間的神經內部的反饋肌肉工作的資訊流。並有
一、「氣」 的特點∶
1、「氣」只能在神經中執行;
2、「氣」的執行方向是起於肌肉,止於神經中樞;
3、「氣」是肌肉工作資訊的載體,
二、「氣」 的作用∶
「氣」感愈強,反映肌肉的收縮和拉伸程度愈大,肌力也愈大;「氣」 感來得愈快,則反映肌肉的反射時也愈短,肌肉的靈敏度愈高,反應也就愈加敏捷。這不正是習武者所苦苦追求的嗎?
三、推理∶
1、由於氣只在神經中執行,所以「氣」 不能外發,因此所謂的發放外氣並不存在,更不可能達之於宇宙深處。既然外氣並不存在,也就無所謂發氣治病了。
2、由於氣起於肌肉,所以不可能接收什麼天外之資訊了。明瞭這一層道理,我們就不會被任何偽氣功所惑。
3、由於髓不是執行器,它與神經末梢沒有資訊交換,所以不存在「可感覺到髓的脈動」,也不存在「氣可能進入骨髓」,所謂以「氣」 洗髓也就子虛也耳!所以所謂的洗髓功夫迸不存在。
四、氣與養生∶
「氣」 是肌肉工作的標誌,標誌著在肌肉內部肌細胞與血液進行著化學能向機械能的轉換,進行著新陳代謝,「氣」 通也就血通,「氣血」 通了,自然也就強身健體了,這就是「氣功」 為什麼能養生的原因。由圖可以看到,心、意、氣、力四個元素組成了一個封閉的迥路,如果缺少一個元素則就成為開路。例如沒有了「氣」 ,則肢體的工作情況就不能為大腦所「知」 ,所謂神經麻木就是這種情況。
「氣」 是人人都有的,但強、弱卻有不同,未經訓練或訓練較少者其強度差一些,在感知也即反應的速度方面也差些。
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指出,無任何負荷時的肌肉長度稱為平衡長度,產生最大收縮力的長度稱為靜息長度,靜息長度為平衡長度約125%,也就是說當肌肉被拉長至平衡長度的125%時,肌肉有最大的收縮力,由此可見氣功訓練可使肌肉的收縮力有很大的增大,但有一個極限,並不是永無止境的。在傳統的武術理論中,認為「氣」 的作用是無邊的,顯然不符科學。
注∶1、乃呼吸之氣也 2、乃武功之氣也 3、氣進入骨髓的情況並不存在
7樓:永恆的養生智慧
其實,太極拳內氣的氣,古人稱之為「炁」。
「氣」和「炁」是有本質的區別:
氣,大氣層,空氣,呼吸之氣;
炁,宇宙真氣,先天一氣,內氣也,當然也包括內氣,都應該稱之為「炁」。
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單位是「炁」,無論中醫中藥、文學詩歌、建築風水、服飾禮儀等等都是以「炁」為根據來構建其理論體系的。所以不知「炁」根本就不可能明白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中醫師不知「炁」如何能夠讀懂中醫古籍?
學通中醫**技術?又如何望、聞、問、切?古文學研究者不知「炁」,如何讀懂《論語》、《莊子》?
還好意思大言不慚的在**大講特講,只能騙騙現代不知「炁」的現代人罷了;古藝術研究者不知「炁」,如何聽懂中華傳統**的內涵?如何看懂古代書畫中含有的「炁」韻?其它方面莫不如此,無論你服不服氣都是如此,事實是改變不了的。
曾經有一位名老中醫,在學了「服氣辟穀」以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炁」就在自己身上,可惜了自己幾十年的行醫生涯,每天和「炁」打交道,**不知多少病人,就是摸不到「炁」,自己的腎虛、耳聾就是治不好,原來就是「炁」不平衡的緣故,看來「炁」並不是如書上說的是什麼「哲學名詞」,是實實在在的物質。
又比如我們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等等,你不知「炁」,讀得懂嗎?所以,要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首先要知「炁」,要學國學,練習太極,搞養生,只有在養生修煉的時候才能夠真正感覺、體會到「炁」,才能夠自如的調動「炁」,才能夠最終明白中華傳統文化的真諦所在。而要摸到「炁」並不需要練習多長時間的動功或靜功,十天足矣。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以上說法沒有道理,「炁」是摸不到的,那麼,我可以斷言,抱有這個思想的人要想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永遠不會有成績的。沒有「炁」你拿什麼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8樓:索菲亞黑洞
「氣」的產生大約在3000多年前或更早,在《孟子》中就有「養我浩然之氣」 ,但當孟子的學生問他什麼是浩然之氣時,孟子答道∶「難言也!」也就是說我們的亞聖說不清,也就是說「氣」這個東西不好說清,只可意會,不可言喻!
太極拳屬於內家拳,練好了是否會有明顯「氣感」?
9樓:y頌歌
練太極拳到底有沒有「氣感 」?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人是持否定態度的,但個人認為,應該是肯定的,為什麼呢?我想從三個方面談點自己不成熟的意見。
一, 我們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太極拳到底是什麼?有一太極拳名家就說過,太極拳就是一種「氣功」;我想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太極拳和氣功有相同的地方,從「象」來看,例如鶴翔樁功,有五節動功,有一節站樁靜功;太極拳也有動功,那就是套路,也有站樁的靜功。
從「理」來看,鶴翔樁功就是以意念配合呼吸,加之動作的輔助來鍛鍊內氣,疏通全身經絡,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太極拳也是一樣,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來增強內氣,疏通經絡,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不同的是,太極拳內涵更豐富,它集中國古代哲學,醫學,養生學,兵法,技擊於一體,博大精深,是其他任何「氣功」和拳術都無法比擬的。
二, 我們要了解「內家拳」和「外家拳」的區別。外家拳練的主要是筋骨皮,要打沙袋,打木樁,練舉重等,有時會練得皮青肉腫。我年輕時也學了一下黑虎拳,經常會練得全身肌肉疼痛。
而內家拳主要的練的是「內氣」,「內功」,特別是太極拳也是內家拳,主要練的是「精氣神」。如果你練了幾年太極拳,你身上一點「氣感」都沒有,那麼你練的是什麼呢?談到「氣感」,當然,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氣感」,「氣感」就是通過鍛鍊,在人身上出現的「熱脹麻涼」等感覺。
練外家拳就會出現肌肉痠痛,練內家拳應該就會出現「氣感」,你又沒有出現肌肉痠痛,又沒有出現「氣感」,你練的又是什麼拳呢?
三, 練太極拳為什麼會出現「氣感」?這可是個理論性的問題,我也談不出一個所以然,但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個人的血的流動是靠「內氣」,也叫元氣或真氣來催動的,氣足則血旺。練太極拳就是練「氣」的,練到一定的程度,「內氣」增加了,血就比原來旺一些,血的流動就會加快,所以在人身上就會出現「熱脹」等感覺。
這裡我想再結合自己練拳的體會談談,我是一個「虛寒」體質的人,這樣的體質怕冷不怕熱,我原來夏天手腳都是冰涼的,夏天晚上都要穿襪子睡覺,特別是冬天晚上,總是縮著睡,越縮越冷。通過這幾年練太極拳,現在卻大不一樣了,象現在這寒冬臘月,我們這裡是最冷的時候了,但現在晚上也不需要縮著睡,而且也不感到冷了;手也經常感到是熱烘烘的,我想,這就是通過練太極拳,「氣」足了,「血」也旺的結果吧!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練太極拳應該會有「氣感」的;但世界上事情千差萬別,體質不同,感覺也不一樣,是不是有的人,練太極拳確實沒有「氣感」,但他也是在練太極拳,而且練得很好,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一點淺見,貽笑大方,望批評指教。
太極拳的口訣是什麼,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口訣是什麼?
太極拳有很多派,你要那派呢?例如24式太極拳 第一組一.起式 1.左腳開立,與肩同寬.2.兩臂棚舉,達於肩平.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二.野馬分鬃 1.懸胯攬掌,丁步抱球.2.貓步按球,弓步分掌.3.坐步分掌,撇腳釦步.4.丁步抱球,合氣化一.5.貓步按球,弓步分掌.6.坐步分掌,撇腳釦步.7.丁步...
太極拳的精髓與技巧有哪些,太極拳的精髓是什麼
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與以慢打快,因此掌握太極拳的柔與慢,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太極拳的精髓。拳論講,練拳何嘗不用力,不用力何謂武術 這告訴了我們練拳一定要把力在放鬆的基礎上爆發出來,這樣才有彈性,有靈勁。所以練起拳來就會鬆柔圓活,輕靈沉穩,積柔成剛,剛柔互變,不凹不凸,一片神行。練拳不可急欲求成。心靜...
太極圖的起源不是太極拳是那個圖案
太極拳之特殊陰陽包含了太極拳中可抽象為 陰陽 的各種關係,比如神與氣 用意識與不用意識 動與靜 不動手與動手 被動與主動 從人與由己 虛與實 輕與重 虛腹與實腹 鬆腰與豎腰 疾與緩 剛與柔 用力與不用力 發勁與運化 耗氣與養氣 上頂與下沉 向前與向後 方與圓 弧與直 外開與內合 外棚與粘回 輕靈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