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白
本章和十二章同樣,都是講人之尊嚴的,申述「柔之勝剛,弱之勝強」的「是謂微明」之術。講了柔弱可以戰勝剛強的原理,又講了「不言」的教誨、「無為」的益處。此意貫穿於老子《道德經》的全書之中。
他指出,最柔弱的東西里面,蓄積著人們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使最堅強的東西無法抵擋。「柔弱」發揮出來的作用,在於「無為」。水是最柔的東西,但它卻能夠穿山透地。
所以老子以水來比喻柔能勝剛的道理。
2樓:走耕
第四十三章
無有入無間。
吾是以知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
註釋:馳聘:形容馬奔跑的樣子。
無有:介於無與有之間的東西。
無間:無間隙的嚴密體系。
希:象做針線,「巾」,絲織品,「爻」,象針線交錯。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馳騁於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無有,進入無間。
我因此知道亡為的有益處。
不言的教化,亡為的益處,天下縝密織布能達到。
理解:本章講影響。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好比水在岩石上穿行,對岩石的改變。無以易之的柔韌在持之以恆的影響改變堅。
無有入無間,好比居住在緊閉門窗的房間裡,仍然感到無比寒冷,那是因為外面的冷溫(無有)再不斷滲透進牆壁(無間)。又好比宇宙最細微的粒子(介於無有)可以隨意穿行於各種堅硬(無之間隙)的星球。
我因此知道亡為(損與益,亡與為)迴圈有序推進的有益處。庖丁解牛。類似水滲入岩石,水在滲入的過程中總是摸索前進,前進不了的死路就停止(亡),能前進的地方就繼續(為)。
不需要對其發號施令,僅僅靠自我對自我的言行影響力,就能無形中影響人引導人改變人教育人。用自己對自己的心靈控制影響他人心靈,用自己對自己的意志改變他人習慣。用自己對自己的潛意識和情緒影響他人的潛意識和情緒,使自己柔韌,並持之以恆,對外界進行亡與為迴圈逐步推進,來改變別人。
要知道,那微小的打壓心態,就可能毀掉人一生。那微小的讚揚心態,就可能成就偉大的人。
這種高超的不言之教(柔韌持之以恆的行動影響),亡為之益(亡與為的迴圈推進),天下縝密滲透(如同織布般)就能做到。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是什麼意思
3樓:此間雨年
意思是說水雖然柔弱,但它可以在最為堅硬的東西中奔流,
能夠水滴石穿能夠沖刷平原,沒有人能阻止它的前進.
4樓:米蘭加油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經》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意思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卻能駕御天下最剛強的東西。
這個是告訴我們不可以做人做事要懂得變通不能硬來。
論語中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什麼意思?
5樓:嗯崔達布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意思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這句話不是出自《論語》而是老子的《道德經》,這句話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三章 。
原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譯文: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沒有形體的能量,可以自由往來於沒有間隙的物質。
6樓:佳佳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駕馭天下最剛硬的東西。
語出《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
【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理解】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天下最柔和的莫過於氣,天清地寧之時,誰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誰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它卻始終默默無聞地發揮著柔和者的本能。當天昏地暗之時,它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柔和,飛旋怒吼,直衝雲霄,以震天撼地之勢,折枝斷本,甚至於連根拔起;天下最軟弱的莫過於水,風平浪靜之時,它行走山谷,居低就窪,任人利用。沒有人去愛惜它,也沒有人去保護它。
它始終自然無爭地發揮著軟弱者的本能。當暴風雨到來之時,它一改往日的平靜和軟弱,奔騰咆哮,一瀉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基倒廈,重新整理世界。
水和氣是再柔弱不過的了,但是,當它們馳騁天下,摧枯拉朽,滌盪汙垢的時候,卻充分顯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威力。這一威力是「強梁」者永遠無法阻擋的。
如果說「馳騁天下之至堅」顯示了柔弱者的外在威力,而「無有入於無間」則顯示了柔弱著的內在威力。鋼鐵可謂堅硬,可它們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每一個原子之內無不充滿了至柔之氣;骨、木可謂堅強,可它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內無不充盈至柔之水。水和氣無堅不摧,無孔不入,從這裡我們才真正認識了柔弱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明白了「無為之治」即民主法治的好處。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是老子貴民思想的基礎。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的科學,「無為之治」的好處,天下的統治者很少有人認識到,即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一思想境界。這說明老子已經深刻洞察了統治階級的貪婪本性。表明把施行「不言之教」和「無為之治」的治國策略完全寄託於統治者是根本不可能的。
人民要想獲得民主和自由,還得依靠自己的力量。
本章通過宇宙生成論揭示了宇宙的根本規律。正告統治階級不要為了既得利益而對勞動人民實行強權統治,強與弱是可以轉化的。老子把弱者比於百姓,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無比同情。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明確表達了老子推翻反動統治還人民權力和自由的強烈願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充分肯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天下希及之」,則說明只有人民群眾的真正覺悟,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獲得幸福和自由。
7樓:匿名使用者
看見題目嚇我一跳,出題者是既不熟悉《老子》也不熟悉《論語》所以有此問。
8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和天下最硬的東西
9樓:價值事務所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駕馭天下最剛硬的東西。告訴我們不可以做人做事要懂得變通不能硬來。
10樓:溫柔惜一諾
孩紙,這句話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這不出自《論語》,而是來自《老子》。
道德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作者簡介
11樓:手機使用者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聃(dān)(約前571~前471),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此地本是封於西周的陳國,今河南鹿邑,安徽渦陽存有爭議)人。
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便是所謂人心的奇妙之處,有堅如磐石處,亦有溫柔如水時
12樓:走耕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吾是以知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
註釋:馳聘:形容馬奔跑的樣子。
無有:介於無與有之間的東西。
無間:無間隙的嚴密體系。
希:象做針線,「巾」,絲織品,「爻」,象針線交錯。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馳騁於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無有,進入無間。
我因此知道亡為的有益處。
不言的教化,亡為的益處,天下縝密織布能達到。
理解:本章講影響。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好比水在岩石上穿行,對岩石的改變。無以易之的柔韌在持之以恆的影響改變堅。
無有入無間,好比居住在緊閉門窗的房間裡,仍然感到無比寒冷,那是因為外面的冷溫(無有)再不斷滲透進牆壁(無間)。又好比宇宙最細微的粒子(介於無有)可以隨意穿行於各種堅硬(無之間隙)的星球。
我因此知道亡為(損與益,亡與為)迴圈有序推進的有益處。庖丁解牛。類似水滲入岩石,水在滲入的過程中總是摸索前進,前進不了的死路就停止(亡),能前進的地方就繼續(為)。
不需要對其發號施令,僅僅靠自我對自我的言行影響力,就能無形中影響人引導人改變人教育人。用自己對自己的心靈控制影響他人心靈,用自己對自己的意志改變他人習慣。用自己對自己的潛意識和情緒影響他人的潛意識和情緒,使自己柔韌,並持之以恆,對外界進行亡與為迴圈逐步推進,來改變別人。
要知道,那微小的打壓心態,就可能毀掉人一生。那微小的讚揚心態,就可能成就偉大的人。
這種高超的不言之教(柔韌持之以恆的行動影響),亡為之益(亡與為的迴圈推進),天下縝密滲透(如同織布般)就能做到。
13樓:年少無人故
比方說,一個社會,他既需要強硬的人,也需要圓滑的人。過於強硬,就會不懂瞻前顧後,猛打猛撞。過於圓滑,社會就會一盤散沙。
一個人也如此,既要強硬,也要圓滑。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是什麼意思
14樓:雨中漫步
意思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卻能駕御天下最剛強的東西。
出自老子《道德經》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求 老子《道德經》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希及之 這句話的意思,以及感情
15樓:黑杯酒
【註釋】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馳騁天下之至堅:可以左右、影響天下最堅強之事物。
至柔,是說道的應用方式。雖然道的應用方式是至柔至緩,但最堅強的事物也得適應於道
。道就象氣一樣無所不入,象水一樣無所不適。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註釋】無有;無有形象的東西。無間:沒有間隙。無為:無主觀妄為。
客觀自然的基本規律,似乎是無有的東西,但任何事物若不遵循於它,也必將遭到亡敗的結局。共性就蘊藏在事物個性之中。所以,無一廂情願執意妄為的順應客觀自然之為,,是最有益的作為。
範應元說:"無有者,道之門也;無間者,物之堅實而無間隙者也。凡以物入物,必有間隙,然後可入;惟道則出於無有,洞貫金石,可入於無間隙者也。
吾者,老子自稱。謂道之所以馳騁於至堅,入於無間者,惟柔弱虛通而已。豈有為哉?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而無損也。人能體此道而虛心應物,則不言而信,不動而化,無為而成,豈無益也?"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註釋】希及之:人們很少能認識和做到。
日月輪迴,四時行運,天地不言而萬物卻能順道而滋生;大道造就了適宜萬物生長的大環境,對萬物的行止卻不聞不問,而萬物卻能各得其所;這種不言之教的功效,無為而能無不為的利益,天下少有人能明曉和施及。
範應元說:"不言之教,柔弱也。無為之益,虛通也。蓋柔弱虛通者,大道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故人當體之。而天下之人蔽於物欲,好尚強梁有為,自生障礙,是以罕有及此道者矣。"
《道德經》全文,道德經 全文及譯文
第一章道可道 可以語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 非真正意義上的道 名可名 可以明確定義的名 非常名 非真正意義上的名 無名天地之始 天地在開始時並無名稱 有名萬物之母 名只是為了萬物的歸屬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因此常用無意識以發現其奧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用有意識以歸屬其範圍 兩者同出異名 兩種思維模式同出自...
道德經是否實用當今,道德經是否實用當今
道德經講的是自然界的自然規則,自然界萬物都遵循這個規律,人是萬物之一,當然也遵循這個規則。古代的人是人,現代的人也是人,只是環境有所變化,思想有所提高,但規律並沒有改變,所以說道德經對現在一定還是適用的。只是有很多人沒有理解道德經的真實意思,戴著有色眼睛來看老子,有色眼睛是別人給加上,而且是專家或權...
請教道教道德經全文,道德經如何成為道教經典
道德經 以自然無為之說,解釋了天地萬物產生,發展,滅亡的自然規律。並相應的告訴人們如何認識自然,對待自然。後來成為包括儒家 道家 法家等許多思想流派的基石。道教名稱有兩個 一是 易經 二是 老子 的道論。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子和莊子。不過,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