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望洋興嘆》翻譯
1樓:神龍教主洪
譯文 秋水隨著時令到來,千百條川流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之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裡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
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的盡處。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
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已了。』這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經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
現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門下,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譏笑於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說:「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為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拘束於狹隘的教育。
現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談論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止而不溢位;從尾閭流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海總沒有變化;無論乾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誇,我自以為形體同於天地,氣魄受於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象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麼會因此自大呢。
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象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裡嗎?整個中國在四海之內,不是象太倉中的一粒細公尺嗎?世上的物類數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
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穀物糧食,通行著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象馬身上的一根毛嗎?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
可是伯夷卻為了節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為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誇耀,不是象你剛才自誇其水之大一樣嗎?」
望洋興嘆的古文註釋
2樓:血盟旭帥
時至:應時而至,即按時令到來。
灌:注入。河:黃河。
涇流:徑直向前流湧的河水。
涇:直流的水坡。
涘:水邊。兩涘:兩岸。
渚:水中的沙洲。
崖:高的河岸。
不辨牛馬:由於河道變得寬闊,看不清是牛是馬。
北海:即今渤海。
東面:面朝東。
端:邊際。旋:改變。
若:北海海神的名字。
旋:改變。百:這裡指少量。
若,如。至:到殆:危險。
大方之家:有見識的人。大方,大道理。
且夫:而且。
少:認為少。
聞:見聞,見識。
莫己若:即「莫若己」,不如自己。
我之謂:說的就是我。之,無意,起賓語「我」前置作用。
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永遠被有見識的人譏笑。見,被。
古文望洋興嘆的譯文
3樓:網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裡,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
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主。」
如何賞析文言文,文言文鑑賞方法
文言文鑑賞方法 一 明確解題步驟。.把握觀點,理解選句。通過整體閱讀,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態度,理解選項語句的含義。.讀懂題幹,弄清標準。.依據標準,對照原文。找到每句話所在的原文,結合上下文先理解語句意思,再與題幹要求對照,逐一檢查,再作出選擇。二 內容要點的歸納常用方法有兩種。.資訊提取法。準確地...
語文文言文
路過而已!給分太少了!我的族裡面有位叫 中涵兄長做旌德縣知縣時,郊外有虎患,使多位獵戶受傷,無法捕到 它 同鄉人說 除非聘請徽州的唐打獵 否則 不能能除去虎患。中涵 於是派遣使者拿著錢去 請唐氏的人來 使者回來報告說唐氏已經選捕虎手藝精良的兩個人,已經到了。到了 一看 一個是頭髮鬍鬚都白了的老頭兒,...
語文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錢穆甫擔任如埠的縣令,適逢當地爆發蝗蟲引起的旱災,而泰興的縣令卻欺騙郡的長官說 當地沒有蝗蟲。不久,蝗蟲成災,郡長官責問他,泰興的管縣無話可說,說當地的蝗蟲,大概是從如埠飛來的。於是下公文給如埠的官縣要求捕捉蝗蟲,不能讓它侵害鄰近的地區。錢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對方公文的末了寫了首詩恢復他 蝗蟲原本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