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穎師彈琴賞析

2021-03-08 06:40:20 字數 4495 閱讀 3112

1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是一種訴諸於聽覺的時間藝術,它的音響只存在一瞬,轉瞬即逝。**形象比較抽象,難以捉摸,要用文字將其妙處表達出來就更困難了。李賀<< 李憑箜篌引》這首詩在眾多的描寫**的唐詩中脫穎而出,獲得讀者的摯愛,人們將李賀這首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並列為「摹寫聲音之至文」,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賀這首詩與白居易、韓愈的詩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主要通過比喻、象聲等手法,力圖描繪出**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珠小珠落玉盤」;「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等就是。

李賀在詩中雖然也用了「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來描寫李憑彈箜篌的**形象(這兩句固然寫得很妙),但李賀主要不是使用描寫的手法去精雕細刻**的形象,而是著重寫「感」,寫**給人的感受,寫**強烈的、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

《琵琶行》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迴盪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迴盪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

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覆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

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 聽穎師彈琴》

穎師是來自天竺的僧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在長安,以彈琴著名。李賀也寫過一首《聽穎師彈琴歌》稱頌過他。韓愈這首詩 ,大約作於元和

十、十一年這是一首描寫**形象的名作。全詩可分為兩大前十句為第一大段,描寫穎師所彈奏的優美琴聲。

開始的時候 ,琴聲顯得輕柔細碎 ,音調纏綿宛轉,好象一對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似的,他們在切切私語 ,卿卿我我地談著、笑著、傾訴著。「相爾汝」,爾、汝皆第二人稱,都是你的意思,這樣互相稱呼,表示很親暱。杜甫《醉時歌》:

「忘形到爾汝」。這兩句對琴聲十分的描寫形象、生動,使人不僅聽到了「暱暱爾汝」之聲,而且也彷彿看到了一對青年男女親暱的情狀,把人們引入到琴聲的意境中去。

可是正當人們聽得出神的時候 ,音調陡然一變:「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剎那間,琴聲變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們慷慨赴敵,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了戰場,氣勢磅礴,威武雄壯,這又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

一會兒,卻又是:「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達隨飛揚」,聲音又轉成了舒緩、悠揚,好象那白雲悠然於碧空,也象那柳絮隨風顛狂、飄蕩,使人也為之神遊四方。

正當人們悠遊四方的時候 ,卻又「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這時琴聲變成了百鳥喧鬧,猛然間似乎有一隻高貴的鳳凰引頸長鳴,鳴聲諧和、清亮。繼而,琴聲又變高了,而且越彈越高,「躋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個登山的健兒 ,在懸崖峭壁上一層一層地往陡險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頂的時候,已是「畏途巉巖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情景真是驚心動魄。

正在這萬分緊張的時候,忽然,又音調低伏,「失勢一落千丈強」,好象那個在高峰上艱難攀登的健兒,一失手,直落下萬丈深淵?

這一大段,通過生動貼切的比喻,描寫了穎師彈奏的琴聲變幻莫測,把琴聲的陰陽剛柔、高低起伏、騰挪轉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語言摹擬出來,使人完全沉醉在豐富優美的琴聲中。

後八句為第二大段,寫聽琴的感受。這一大段是說:自己雖然不懂**,可是聽了穎師的彈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淚溼透了衣裳。

不禁急忙止住穎師,請他不要再繼續彈下去了。「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這就是說:

你的彈奏本領太高強了,直使我的心時而如火熱,時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劇烈波動得再也禁受不住了。樂曲還沒有演奏完,詩歌卻告結束。

真是飄然而來,又戛然而止。這一大段既說明了詩人感受之深,同時也襯托出了穎師彈奏的高明。

這首詩先用一連串貼切、生動的比喻,描寫**形象,把人帶入美妙的琴聲中,然後才點出這是穎師所彈奏的琴曲,並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讚歎。這是一種倒點題法,在這裡使用這種寫法,更能增強感染讀者的效果。

<< 李憑箜篌引》

詩人李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驅使著大自然的靜物、動物,調動了神話傳說中眾多的神人的形象,來寫出樂聲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表現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藝術。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雲、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魚、瘦蛟,神話傳說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嫗,吳剛、玉兔等等。李憑彈箜篌的樂聲連沒有感覺的靜物、無知的動物都為之感動,連高踞仙界的神仙們也被樂聲緊扣心絃。

這樣,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樂聲以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引起豐富的幻想。

詩人的想象是奇特的、與眾不同的。例如**引動魚鳥,前人也曾寫過,《列子》一書說:「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這種描寫還是一種常規的思維軌跡。然而,李賀卻是寫「老魚」寫「 瘦蛟」,這樣的藝術形象就十分奇異了。又如,詩中寫到「 教神嫗」,如按一般思維程式,就會說李憑的技藝高超,是神女所傳授的,這樣的說法就已經是誇張了,這樣的描寫很多,不用例舉。

但李賀卻說李憑教善彈箜篌的神女彈奏,這就不同尋常。再如,白居易寫樂聲「銀瓶乍破水漿迸」 ,這樣描寫思維軌跡是一般讀者能把握的;但李賀卻說樂聲把女媧煉五色石補天之處震破,引出一天秋雨 ,這樣的寫法就新穎了。此外,芙蓉哭泣、香蘭笑,這樣的描寫也不一般。

我們這裡可以看到李賀想象奇異,描繪意象新奇的藝術特色。詩人在這首詩中的幻想、聯想,還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它的跳躍性。這首詩詩人的思維活動時而地下,時而天上;時而動物,時而植物;時而神人,時而天帝。

他敘述的脈絡沒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隨著詩人想象的流動,想象所至,筆之所至。這樣寫法,既在內容上使詩的意境內蘊豐富,變幻多樣,也在形式上使詩的意境具有一種流動搖曳之美。神異的美,奇特的美,流動搖曳之美,這就是李賀這首詩具有的藝術美感。

2樓:壽炳詩問兒

韓愈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①此詩作於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讒言被降為右庶子以後。穎師:名穎,師是僧的通稱。來自天竺,元和間在長安,以彈琴著名,李賀有《聽穎師彈琴歌》記其事。

②相爾汝:關係親密,互稱爾、汝。

③未省(音醒):不懂。絲篁:絲、竹,即絃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

④冰炭置腸:冰極冷,炭(火)極熱,指兩種相反的情感劇烈衝擊。

詩歌一開頭即緊扣「聽彈琴」展現**境界。前兩句寫琴聲細柔宛轉,彷彿小兒女切切私語,談情說怨。

三、四句寫琴聲驟變昂揚,有如勇士衝鋒陷陣,殺聲震宇。

五、六句寫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盪之姿,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雲,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

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聲泛音中主調高揚,恰似百鳥喧啾聲中忽有鳳凰朗吟。

九、十句摹寫聲調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險峰,再也無法升高分寸的時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以上十句,連用貼切生動的比喻,把飄忽多變的樂聲轉化為繪神繪色的視覺形象,並且準確地表現了樂曲蘊含的情境。詩人在運用不同比喻時還善於配合相適應的語音,更強化了摹聲傳情的效果。

例如前兩句比以兒女之情,十個宇除「相」字外,沒有開口呼,語音輕柔細碎,與兒女私語的情境契合。

三、四句擬以英雄氣概,便以開口呼「劃」字領起,用洪聲韻「昂」、「揚」作韻腳,中間也多用高亢的語音,恰切地傳達出昂揚奮進的情境。以下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既對複雜多變的琴聲起惻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傳達了自己的某種情感共嗚,加強了全詩的抒情性。聽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顧不得對「一旁」的彈琴者有無干擾;僅五個字,便以形傳神,通過聽琴者情感波濤的劇烈變化,烘托了琴聲的波瀾疊起、**百出。

寫琴聲由高滑低而用「躋攀分寸不得上,失勢一落千丈強」的比喻,並且「推手遽止之」,不讓穎師再彈下去,而他的反應是「溼衣淚滂滂」,表明正是這種情境觸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此詩作於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讒言被降為右庶子以後。仕途「躋攀」,「分寸」之升,已極艱辛,而一旦「失勢」,即「一落千丈」。由琴聲而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

聽蜀僧睿彈琴李白賞析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開頭兩句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裡。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

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1 描寫聲音的方法不同 1 白居易的 琵琶行 他不僅用了比喻來描寫旋律的變化,還利用了彈奏著的動作來突出音調節奏的高低快慢,例如 輕攏慢捻抹復挑 2 韓愈的 聽穎師彈琴 善用比喻,把不同階段的琴音都用另一種東西來形容,如寫低音的時候纏綿婉轉,他把那個聲音比作親密兩個人間的低頭耳語,又如聲音高亢時,他...

季羨林的《聽雨》賞析季羨林散文《聽雨》摘抄賞析

我們也在寫這個讀書筆記 季羨林是一個著名學者,能看得懂梵語與吐火羅文,在這篇文章中,全文采用了反襯的寫作手法,先寫自己研究語言時,需要極安靜的環境 再說只有雅人才會有欣賞雨的心情,自己已經到了 無我 之境界。最後才道出喜歡雨聲是因為想到遼闊原野上的人民與麥苗,作者想以此說明他十分關心民生問題 表明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