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文體知識

2022-08-29 06:56:29 字數 3597 閱讀 4590

1樓:

一、句解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詫異,(於是)就近借來交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自己在詩後署上名字,他的詩以奉養父母、是同宗族人按照輩分·親疏的宗法關係和諧地相處為內容。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用對待賓客的禮節來款待他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符合以前的傳聞了。

7.泯然眾人矣!

譯:仲永的特異之處消失殆盡,已成為普通人。

泯然:消失的樣子。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然:……的樣子

8.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譯:他的(通達聰慧)是天賦予的,(所以)勝過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啊。

9.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前時的名聲相稱了

二、詞解

1.傷:哀傷,惋惜

2.民:老百姓

3.世:世世代代

4.隸:屬於

5.世隸耕:世代以耕田為業

6.未嘗:不曾

7.求:索要

8.異:對……感到奇怪

9.借旁近:借附近的。這裡指鄰居。

10.與:給

11.書:寫

12.為:題寫

13.以……為意:把……作為詩內容

14.觀:欣賞

15.自是:從此

16.是:這

17.立就:立刻完成

18.者:......的人

19.稍稍:漸漸地

20.或:有的人

21.賓客:用對待賓客的禮節來款待(名詞作動詞 )

22.邑人:同縣的人,鄉里人

23.乞:求取,這裡指花錢求仲永題詩

24.利其然:認為那樣有利

25.扳:拉扯,這裡有強要的意思

26.環謁:四處拜訪

27.使:讓,此解允許

28.從:隨著

29.稱:符合

30.聞:聽說;知道

31.泯然:消失的樣子。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32.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33.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34.通悟:通達聰慧

35.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36.固:本來。

37.文理:文采和道理。

38.利:認為......有利可圖。

39.可:值得。

40.秀才:這裡指讀書的人。

41.謁:拜訪

42.書具:書寫工具,這裡指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43.異焉:對此感到驚異。異,感到驚異

44.彼其:他

45.賢:勝過、超過

46.材人:有才能的人

47.自:從

48.金溪:地名,現在江西金溪

49.嘗:曾經

50.自為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自,自己,為,題上

51.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親

52.受之天:指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53.異:感到詫異

54.於:比(出自「賢於材人遠矣」)

55.於:被(出自「受於人者不至也」)

56.前時之聞:以前的傳聞

57.養父母:奉養父母

58.收族:使同族人按照輩分、親疏的宗法關係和諧地相處

59.父利其然也:利-以為……是有利的

其-與「然」連用,無其他意思

然-這樣

60.(復到舅家問)焉:指代仲永

61.(父異)焉:代詞,之(與之)兼詞

62.年:歲

通假字【扳】:拉扯,這裡有強要的意思

【材】:通「才」,才能,有用的。

【視】:通「是」,確定,肯定

四、朗讀停頓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五、文章理解

題目理解

「傷」,是「為......感到哀傷」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強調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2023年版)

文章的道理

人是否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

六、作者簡介

王安石,生於天禧五年(公元2023年),卒於元佑元年(公元2023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現為 撫州 東鄉縣 上池自然村人),漢族。

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於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2樓:來自雍和宮丰標不凡的長春藤

題目理解

「傷」,是「為......感到哀傷」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強調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2023年版)

文章的道理

人是否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

3樓:蘭水晶的回憶

文章主寫仲永才能出露的時候

王安石寫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題目中的「傷」字,就已經透露這一點。「傷」是哀傷、哀憐的意思。

作者為什麼「傷」仲永?因為方仲永天資非凡而「受於人者不至」,最終「泯然眾人」。但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為他畢竟是個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他貪財短視的父親造成的。

文章在首段敘事中詳寫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有兩條線索:一條從敘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顯露到聲譽日隆;另一條敘述仲永父親從發現兒子才能到以兒子才能為謀利手段。這樣寫的用意:

一是說明「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埋下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說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至於仲永長大後才能衰退以至喪失殆盡,則是「不使學」的必然結果,當然不必多說。敘事部分已經蘊含了所要說明的道理,因此議論部分也不必多說了。

《傷仲永》說明什麼道理, 傷仲永 說明什麼道理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為例項,說明 一個人有天分不足詩,唯有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才能讓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才能夠真正成才。作者所說的 受之天 是指人的天資 受之人 是指後天教育。作者認為,二者之間,後者更為重要,即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

傷仲永翻譯

譯 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

《傷仲永》中“仲”字的讀音,《傷仲永》的讀音

1 傷仲永,仲 zh ng。2 全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