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第二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025-04-13 02:15:29 字數 2208 閱讀 2162

1樓:小魚兒

親你好,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作者採用由「面」到「線」再到「點」的寫法:先寫汶水和濟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兩水的分界線——古長城,是「線」;然後以古長城作為參照物,點明泰山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是「點」。

這個「點」,為下文敘述登山路線和觀日出作好了鋪墊。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頂飢團豎後或談所見的景象。這是本文敘寫的重點之一。先寫由京師到泰安,點明遊覽爛大的時間和節令;再寫由山麓到山頂。

述路程的遠近、山路的石級、經由的路線、古人登山的情況以及相關的一些地理知識;最後寫到達山頂後所見的景象,由遠及近、由上而下地寫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渾和壯闊。

2樓:個毀

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先後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配好攜。進而說蒼山上襪輪的雪像蠟燭培伏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登泰山記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句子

3樓:甜筒第二支免單

登泰山記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句子如下: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

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態卻是相同的,所謂「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動。

登泰山記姚鼐原文及翻譯節選:

1、原文: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敏穗搭。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橋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

2、翻譯: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族銷城。最高處的日觀峰,在古長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雪啟程,經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過長城的城牆,到了泰安。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純字子潁的從南面的山腳上山。四十五里長的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水。我起初沿著中間的山谷進山,走了一小半段,越過中嶺,又沿著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頂。

登泰山記 選段依次寫了那些景物,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4樓:網友

文章的順序是:【總寫泰山的位置,記述登山的過程,山頂看日出,返回記建築和觀石刻,補記自然景觀】,循序漸進,有如一線貫穿,引人入勝。文章寫景用筆不多,但能傳出景物之神。

側面烘托為本文的主要寫法。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作者採用由「面」到「線」再到「點」的寫法:先寫汶水和濟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兩水的分界線—古長城,是「線」;然後以古長城作為參照物,點明泰山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是「點」.

這個「點」,為下文敘述登山路線和觀日出作好了鋪墊。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頂後所見的景象】.這是本文敘寫的重點之一。先寫由京師到泰安,點明遊覽的時間和節令;再寫由山麓到山頂,詳細記述路程的遠近、山路的石級、經由的路線、古人登山的情況以及相關的一些地理知識;最後寫到達山頂後所見的景象,由遠及近、由上而下地寫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渾和壯闊。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是文章的又乙個描寫重點。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的不同景色,展示給讀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畫面。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先以日觀峰為參照物寫其周圍的高山建築群,再寫返回途中所見道中石刻,表現了泰山的古老風貌。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這是作者遊山之後對泰山的總體印象。以「雪與人膝齊」結束,給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

燕子第二段用了什麼和什麼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了春天美麗的景物

擬人 比喻修辭方法 這篇散文寫的是桃花盛開 綠柳輕揚 燕子飛來 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讚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

與朱元思書的第二段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刻畫了富春江「水 怎樣的美

誇張 比喻 刻畫了 水 的 清 和 急 的特點。異水 清 千丈見底 急 急湍甚箭 對偶 誇張 誇張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比喻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刻畫了富春江水的清澈和湍急 與朱元思書 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兩個特點 水清澈見底,水流迅急。這個我們考過太多遍了,肯定是對的 應該是...

小石潭記擴寫,小石潭記 第二段 擴寫

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嗎 你只要找譯本翻譯書不就好了.從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著茂密的竹林,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像是玉佩和玉環相互撞擊而叮噹作響,清脆悅耳,聽了令人心中很是快樂。於是砍開竹子開闢道路,下面有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底是一整塊大石頭,靠近岸邊,他又向上翻圈上來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態各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