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的歷史,湯圓的由來

2023-02-24 21:35:24 字數 5585 閱讀 1943

1樓:匿名使用者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

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閤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另一種傳說,2023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做了大**,他一心想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因為「元」和「袁」、「宵」與「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於是在2023年元宵節前,袁世凱就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圓。這便是傳說中湯圓名稱的來歷。

2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包的就是湯圓。

湯圓的由來 40

3樓:喵喵喵啊

湯圓起源於中國宋朝。當時明州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 ,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然後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把「浮元子」改稱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寧波湯圓」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湯圓」,又稱元宵;「湯圓」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料,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4樓:山川蟲魚

湯圓起源於中國宋朝。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 ,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然後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

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把「浮元子」改稱湯圓。

拓展資料

然而,湯糰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

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釀、花茶或者桂圓紅棗湯、桂圓薑湯取代,後者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煮鹹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面對熱滾滾、香噴噴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老少一定要特別注意,吃湯圓切記緩慢、小口,避免湯圓哽住喉頭或氣管。由於湯圓含高量「糖分」,加上芝麻、鮮肉、花生含「高油脂」及「高熱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5樓:帥帥帥

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湯圓的來歷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閤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據說元宵象徵閤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湯圓的歷史起源。

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

「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

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

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

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又有元宵節起源於漢朝之說,民間流傳著因周勃、陳平去除了呂室的勢力,而日子剛好為正月十五日,漢文帝為紀念此日,往後每年到民間與民同樂,並並把此日訂為元宵節,至漢武帝時、司馬遷在太初曆中把元宵節列為民間節日之一。盛於隋宋,有「宋時湯圓隋時燈」的說法。溫州鰲江流域到冬至有吃蛋湯矢的習慣。

學名冬至丸,俗稱蛋湯矢,或金團。

湯圓在古代叫什麼

6樓:雪清舞

湯元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湯圓的簡介

湯圓的故事 10

7樓:情感聊啊聊

1、湯圓。

湯圓又叫元宵,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

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為佐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2、一個曾經的湯圓。

曾經的湯圓,脾氣上十分的倔強,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把它藏在心底,好的、壞的都喜歡一個人去承受著。身邊很多人都會問到湯圓為什麼總是一副心事的樣子,可湯圓只會對其以微笑回應。因為湯圓覺得沒有人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感受。

或許也只有這樣,她才覺得自己的情緒不會給別人帶來不快樂,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家人對湯圓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她只希望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健康、快樂。

即使湯圓自己遇到什麼事,都不願跟家裡人說。曾經的湯圓,當難過的淚要流出來的時候,就會立刻抬頭望天,讓眼淚倒流,因為湯圓心裡很想自己活得像一個男生那樣,擔任起自己的家庭。

一碗湯圓的故事。

有一天,小湯圓蹦蹦趴在碗沿兒上,它在巡視著外面的世界。小湯圓塗塗對蹦蹦說:「你還是下來吧,外面有什麼好看的。」蹦蹦對塗塗說:「外面可好了!不信你上來瞧瞧。」

塗塗一聽連忙跳到碗沿兒上。它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塗塗吃驚地張大嘴巴:「哇!原來外邊這麼大,這麼好!

我們在一起多擠呀!我要出去。」這時碗裡的圓圓對塗塗和蹦蹦說:

「你們兩個怎麼那麼喜歡看外面?還是下來睡午覺吧。」

塗塗說:「你整天就會睡覺,快上來瞧瞧吧!不然你會後悔的。」圓圓嘴一撅不情願地說:「哼,我才不去呢。」

這時蹦蹦對塗塗說:「你看,原來我們在一張這麼大的一個大圓臺上啊!咱們可以出去玩了。」

塗塗急忙說:「我知道,咱們在主人吃飯的圓桌上面呢!我最喜歡小主人了,他懂得的知識可多了,說話還挺幽默呢!」

蹦蹦說:「可不是嗎!我們快去看看他在幹什麼呢吧。」

兩個小傢伙喊著「一二三」使勁一跳落在飯桌上,然後就勢一滾到了凳子上,還好沒一下子掉到地上,不然還不摔成扁涼糕呀!兩個小可愛有點後怕,小心翼翼地蹦到了地上,稍作休整就扭著胖胖的身軀走向客廳。

啊,原來小主人在聚精會神地寫作業呢!咱倆還是去別的屋轉轉吧,先別打擾他了。

他倆睜著好奇的大眼睛開始「參觀」每個屋子了。

8樓:樹綱豪

湯圓的故事有,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9樓:金蘭

有關湯圓的來歷:

1、有個典故,說是春秋末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東西浮在江面上,舟人將之撈起,此物色白而微黃,剖之瓤紅如胭脂,味道甜美。左右無人能識,昭王遣人問孔子。子曰:

「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復興之兆。」因為這天是元月望(正月十五),以後每年這天,昭王都要命人用面仿製此果,以山楂做成胭脂紅的餡料煮食。之後,逐漸演變為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

2、還有一種說法,相傳唐太宗為犒勞大將郭子儀,下旨御廚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以上好的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應宴。御廚們靈機一動,創制出一道香糯柔軟的白圓糰子,獻給皇上。唐太宗品嚐後,讚不絕口,並將其定名為「唐圓」,象徵唐王朝一統天下。

因唐圓是在元宵節時吃的,民間遂將之稱為元宵,即湯圓。

3、2023年,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做了大**。但他不滿足,還想當皇帝,卻遭到人民的反對,心裡十分煩惱。一天,他的一個姨太太想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個大嘴巴子。

因為他忌諱聽「元宵」,怕會「袁消」。又一賭氣下了個命令,再不許叫元宵,一律叫湯圓。當時有一首民謠:

「袁世凱,立洪憲,正月十五稱上元。大**,真聖賢,元宵改名叫湯圓。」刻畫了竊國大盜袁世凱的醜惡嘴臉。

10樓:多肉豈被薄情困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湯圓做法大全 湯圓的做法

湯圓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解說如下 將白麵團和帶顏色的麵糰1 1的比例做成大理石的湯圓皮,包入黑芝麻餡。3 搓成水滴形狀的魚身體,用翻糖工具畫上魚鱗,分出3個小麵糰,壓成魚翅的形狀,把它粘在肩膀和魚尾巴上了做法 在盤子裡刷上一層油,防止蒸好的湯圓粘底 把湯圓放在盤子裡,距離要間隔大點,將湯圓放入鍋中隔水...

花式湯圓的做法,花式湯圓怎麼做好吃,花式湯圓的家常

食材明細 水磨糯米粉300g 開水250g 紅曲粉3g 抹茶粉3g 可可粉3g 芝麻粉120g 糖粉80g 鹽2g豬油50g 甜味口味 其他工藝 一小時耗時 普通難度 花式湯圓 的做法步驟 1稱取糯米粉。2加入開水,並用筷子攪拌。3揉成麵糰。4分成4份麵糰,其中3份分別揉入紅曲粉 抹茶粉 可可粉。5...

湯圓的詳細做法湯圓的製作方法

我把自己做湯圓的經驗說一下吧 首先去市場買現成的湯圓心子和糯米粉,湯圓心最好買凌湯圓的,那種很香,糯米粉很簡單,不過要想包得方便,就要稍麻煩一點,首先先選出大概六分之一份量的糯米粉用水揉成一團,稍硬,不要太軟,然後將其煮熟,將煮熟的糯米糰放在乾的剩下的糯米粉中揉散,再順勢將煮這一團糯米糰的熱水倒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