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學題時有什麼技巧?初中的

2021-03-07 11:34:00 字數 5453 閱讀 1738

1樓:吾愛帆兒

以我的經驗來說,以下是我的建議:

首先,你得了解數學與物理這一類的學科都是應用型的,即現學知識點現用,而且要求你活學活用!這就要求你先把書上的知識點搞懂了,尤其會現學現用,這是最起碼的;接著你做得多了,自然而然,經過一個積累與總結的過程(這一點很重要,比如老師講過的知識,題型,你不能說是全理解透徹,但也要把握7788),你就會活學活用了!

下面,我給你說解題的逆向思維,你比如在相似三角形中,有一個特別常見的a字型圖。

已知在△abc中,d在ab邊上,e在ac邊上,de // bc 。求證:△abc∽△ade

看怎麼逆向思維:1、要求證明△abc∽△ade,則你首先應該清楚證明相似的幾個判定條件(三個:兩角對應相等;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三邊對應成比例),接下來從這幾個判定條件出發,看這個題適合用哪一個判定條件

2、很顯然,這個題中,△abc與△ade共用頂角∠a,則咱們首先考慮與角有關的判定條件。又因為題裡沒有給出任何比例關係,從而咱們選用「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一判定條件來證明結論

3、在2中已經說了△abc與△ade共用頂角∠a,所以只需要證明這兩個三角形的另外一組角相等即可。那如何尋找呢?要證明△abc∽△ade,說明△abc∽△ade這個結論肯定成立,則你可以從這一符號表示看出△abc與△ade三組對應角分別為∠a = ∠a ;∠abc =∠ade;

∠acb = ∠aed。所以接下來,你只需要證明∠abc =∠ade或者∠acb = ∠aed就行了(這兩組角相等,由de // bc 證明即可)

你看,逆向思維的整體過程就是從結論出發,看證明這個結論,我需要先證明什麼,一步一步往上逆推,直至逆推到與已知條件有關,最後你把證明過程才反過來寫就行了!

我舉的這個例子相對簡單,但是說明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不管怎麼說,你要用好逆向思維,首先你必須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點掌握清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沒有什麼技巧!呵呵!!

只要是上課認真聽講,多做練習,自然而然就會做了。

不過呢,逆向思維也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空間思維,我們做題是一邊想一邊做的,需要大腦的空間計算,這也是跟一個人的智力有關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用鉛筆做標記,多想多寫,再就是多做題,有很多題的答題思路都相同

4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時候需要看結果後再去推導過程

5樓:淡定

如果很多題都不會,就有些問題了,多找老師,下課可以適當運用題海戰術,做完思考,列出所有解法,和優秀者討論

6樓:匿名使用者

認真看題,記住題目的重要引數,用最基本的公式來解題

7樓:匿名使用者

遇到不會的先跳過去,這是你的頭腦不清醒,但也不要緊張,做完後再回頭想,說不定會有新思路,一定不能困在一道題上

8樓:任靈鵬

先讀題,把題目中所給條件都找出來,然後從要得的結果出發,就可以簡單點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你自己根本不知道哪些知識自己會哪些知識自己不會。你先把要考的內容從前翻到尾,先找出不會的,然後訂個計劃,一個個解決。

10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一、單向延展法

即以某一知識為端點,將若干項知識經過聯想活動縱向組合起來,形成有

層次有過程、動態發展的思維的方法,體現出邏輯遞進關係。

(一)由因導果演化延展

以果為因演化延展。如要求學生口述平面幾何圖形的演化過程;平面幾何

圖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演過程。比如問:長方形的一邊延長時,變成怎樣的幾何圖形?當此幾何圖形的一個底逐漸縮小到一點時,變成了什麼樣的幾何圖形?

(二)由易到難逐層延展

如:1)一班4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二班有多少人?

2)一班有4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兩班共有多少人?

3)一班二班共有9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兩班各有多少人?

4)一班二班共有90人,從二班調5人到一班後,,兩班人數相等,兩個班原來各有多少人?

5)一班二班共有90人,從二班調3人到一班後,二班比一班多4人, 兩個班原來各有多少人?

這樣的練習思考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練習也能夠讓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是書本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這種方法是依照思維遞進的程式性和數學的邏輯性的統一,以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

(三)注重邏輯推理延展。

數**算、證明以及數學發現活動都離不開推理,教學中注重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就是很好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如:甲車從a城到c城,乙車從b城到c城,兩車共行使1620千米,甲車行了4/5,乙車行了3/4後,沒走的路程相等。

甲乙兩車各行了多少千米?根據甲車行了4/5推想到甲車所行的路程平均分成了5份,行了4份,沒行1份;從乙車行了3/4推想到乙車所行的路程平均分成了4份,行了3份,沒行1份。

從沒行的路程相等推想到乙車所行路程的1份相當於甲車所行路程的1份,可知兩車所行路程的和恰有這樣(5+4)份。

二、多向延展法

即以某一知識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的擴,形成多方面、多角度

的思維活動方式。平時有些學生思維狹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我注意引導學生溝通前後單元、此單元和彼單元的知識聯絡,打破知識單元的框框,促使學生在多思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一)敘述理解延展

如根據:「甲相當於乙的3/5」我要求學生改變角度敘述:「甲相當於乙的

60℅」、「甲與乙的比是3:5 」、「乙相當於甲的5/3倍」、「甲比乙少2/5」、「甲與乙的和相當於乙的8/5」、「甲與乙的差相當於乙的2/5」。

(二)轉化基準多向延展

如「乙筐西瓜的個數是甲筐的3/5」:以甲筐為單位「1」,則乙是甲的幾分

之幾?(3/5),以乙為單位「1」,則甲是乙的幾分之幾?(5/3),甲比乙多多少?

(5/3-1=2/3),總數是乙的幾分之幾?(1+5/3);如果以總數為單位「1」,則甲是總數的5/5+3,乙是總數的3/5+3等。

(三)思路輻射延展

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並比較不同方法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如「有兩人各自騎自行車行走。

當甲車輪滾動40圈時,乙車輪在同樣的距離中滾動了30圈,如果乙車輪的周長比甲車輪的周長長0.32米,求這段距離。」

解法一:用歸一法解。先求出甲車輪旋轉一週的距離,再求總距離。

0.32×30÷(40-30)×40.

解法二:用倍比法解。先求出甲車輪旋轉10圈的距離,再求出總距離。

0.32×30×〔40÷(40-30)〕.

解法三:用分數法解。以這段距離為單位「1」。

0.32÷(1/30-1/40)。

解法四:用列方程求解。根據車輪滾動的距離相等關係,設甲車輪的周長為x米,那麼可以列出這樣的方程:

40x=30(x+0.32).

解法五:運用比例來解。根據距離一定,車輪周長與週數成反比例關係,設甲車輪的周長為x米,則

30:40=x:(x+0.32)。

解法六:根據求*小公倍數方法解。

有30和40的*小公倍數=2×5×3×4=120,0.32×120=38.4(米)。

這樣不僅在於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三、反思延展法

許多教育者認為如果我們的學生有了解題後反思的良好習慣,就能很好地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從而學好數學。解題後反思是指解題後對審題過程和解題方法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與思考。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習他人經驗,指導學生解題後反思,在反思中訓練學生思維,發展思維水平。

如:「給你一段20釐米長的細鐵絲做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你能做幾個?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學生通過思考,有以下幾種:

長方形長9釐米寬1釐米面積9平方釐米

長8釐米寬2釐米面積16平方釐米

長7釐米寬3釐米面積21平方釐米

長6釐米寬4釐米面積24平方釐米

正方形邊長5釐米面積25平方釐米

學生做到這一步都停住了,覺得問題解決了,不再深究。如果這樣,學生得到的僅僅是這道題的答案,對學生來說,思維並沒有一個提高的過程。這時,老師引導學生反思:

這道題裡還隱藏著祕密,你有發現嗎?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長方形長、寬、面積之間的新的關係。「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反而越大。」「周長相等的情況下,正方形的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大。」

為了思維的再深入延展,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反思:這條規律是不是隻在這道題目裡適用?學生通過舉例、小組交流,得出了這是一條普遍存在的規律。

解題後如此反思,既有利於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絡,也使思維得到了提高。

四、破思維定勢訓練法

就是教師以一組一組的題目呈現,通過題組訓練,打破思維定勢的一種思維

訓練方式。學生在用某種思維模式多次解決同類問題而形成思維定勢後,再遇到相類似的新問題時,往往會出現機械套用以前思維模式的傾向,而且同一方法使用次數越多,這種傾向越明顯。

思維有了較多的定勢,就會阻礙數學思維的發展。我常採用題組進行教學,選取的題型一般為基本題與變式題整體出現。

如基本題:甲車間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噸,二月份比一月份多加工1/4,二月份加工多少噸?

變式題:去年,甲廠收入比乙廠多1/5,乙廠收入1000萬元,甲廠收入多少萬元?

結構變式題:甲車間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噸,二月份比一月份少加工1/4,二月份加工多少噸?

敘述變式題:甲車間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噸,二月份如果再多加工一月份加工噸數的1/4,就和一月份一樣多,二月份加工多少噸?

通過這樣的題組練習,訓練學生思維,提高思維能力,使學生不因結構的定型化而產生思維定勢。

五、常規求異法

我所講的常規求異法,不是指一題多解的求異思維訓練,是指擺脫常規思維的支配,獨闢溪徑,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導學生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的思維訓練方式。

如在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時,我出示下題:「用12根火柴棒擺6個相等的正方形,你能擺出來嗎?」按習慣思路,學生往往在平面上擺弄,顯然是無法達到題目要求的。

我引導學生聯想已學過的正方體的特徵(12條稜的長度相等,六個面的面積相等),學生的思路開啟了,很快解決了問題,都擺出了一個正方體,找到了六個相等的正方形。

又如在新授結束後進行復習時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張師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時加工240個,7小時完成。如果要在6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應加工多少個?

學生都是這樣做的:240×7÷6=280(個)。覺得容易,不再思維。

我在學生不再思維時,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個算式:240+240÷6=280(個)。問:你認為這樣做對嗎?請說明你的理由。許多學生傻眼了。

我就引導學生思考、合作討論。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終於知道了這樣做正確的理由,而且簡便。經過一番思維,體驗到了常規求異法的精彩。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於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初中數學題,初中數學題

2010 2012 2011 1 2011 1 2011 1所以方程 2011x 2010 2012 x 1 0變為 2011 x 2011 1 x 1 0 分解因式 2011 x 1 x 1 0,所以x 1 2011 或x 1,那麼p 1 方程2010x 2011x 1 0,分解因式 2010x ...

做數學幾何題有什麼技巧,初中數學幾何證明題輔助線怎麼畫?有什麼技巧嗎?

在圖中找最基本的幾何圖形然後和書上的定理命題聯絡起來,實在做不出來的時候可以根據一些什麼中垂線,角平分線.什麼特殊條件畫出輔助線,再又就是如果這題做不出來建議你找外角看看。下面的小技巧可以記一下 1.兩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相等。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對等邊。3.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或底邊的高平分底邊。...

初中數學題初中趣味數學題帶答案

解 設 b為x度,則 a為2x度。因為,c b 20 且 a b c 180 所以,2x x x 20 180 解的,x 40 所以,a 2 40 80 b 40 c 60 第1句正確,其餘都是錯的 解 只有 1 是對的,2 3 4 都是錯的。多邊形的內角和是900度,外角和侄終是360度 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