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看看可否改變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這句話是漢末一代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所說,司馬徽可是一位世外高人,他能對諸葛亮和龐統有如此評價,足以證明二人的優秀。
的確,作為三國時期的大名人,諸葛亮和龐統可謂是聲名遠播,而二人的實際能力也匹配得上他們的名號。
自此,鳳雛消逝,只剩臥龍一人獨自支撐蜀漢的江山。
這裡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是諸葛亮身死落鳳坡,而龐統得以一直存活,那麼蜀漢又會向何種道路發展下去呢?
這裡我們得先說說劉備,劉備自小孤苦伶仃,以織鞋販履為生,雖說後來有了自己的一些勢力,但劉備還是養成了乙個膽小慎微的性格。
這一點,諸葛亮正好和劉備吻合,他不管是治理內政,還是行軍打仗,都主張穩中求進,要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再談發展和前進。
但是龐統卻不一樣,他很大膽,喜歡冒險,主張一鼓作氣、一舉取勝,認為穩紮穩打沒有用,這和諸葛亮的思想是大相庭徑。
就拿蜀漢北伐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來說,若是換作龐統決策,那麼魏延的計劃肯定會被通過。
小心謹慎的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計劃太過冒險,他的戰略是步步為營,一步一步地蠶食魏國的土地,而龐統就不一樣,他肯定會讓魏延放手去做。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假如成功實施,那麼結局無非是兩種,失敗或是成功。
若是失敗,蜀國會損失幾千精銳士兵,那麼此次北伐蜀軍的氣勢和實力就會大跌,最終只能無功而返,班師回朝。若是成功,魏延就會化作一柄尖刀,直接插入魏國腹地,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給魏國造成極大的動盪與震懾。子午谷奇謀的結局不管是哪種,都會改變蜀漢在諸葛亮執政下的歷史程序,而蜀漢最終走到哪一步,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拋開諸葛亮和龐統的性格差異,其實兩人的能力是很相似的,都有很強的治國本領和軍事謀略,只不過諸葛亮可能更擅長內政,而龐統更擅長軍事。
這一點可不是憑空猜測,就連諸葛亮自己都承認,在行軍打仗方面龐統要更勝一籌。
劉備逝世以後,諸葛亮為實現其遺願,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最後鞠躬盡瘁,身死五丈原。
倘若龐統主持北伐工作,那麼他必定會大膽激進,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代價,這與諸葛亮的方略是截然相反的,或許,憑藉著龐統的智謀和手段,蜀漢說不定可以北伐成功,實現復興漢室的最終目標。
其實,最完美的應該是諸葛亮主內,龐統主外,臥龍鳳雛合二為一,那麼蜀漢必定會飛黃騰達,走向強盛與輝煌,可歷史總是不盡人意,每每念之不禁令人感嘆萬千!
2樓:職場導師陳元芳
我覺得蜀漢的結局可能也是不會改寫的,因為本身主要的話語權還是在劉備的手上,另外就是蜀國本身國土面積就比較小,而且人口也比較少。所以還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
3樓:小九七
蜀漢的結局不會改變,蜀漢是三國裡面最弱小的國家,就算是龐統活著也戰勝不了魏國。
4樓:六絃笙歌
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每乙個小的角色都有可能影響歷史,何況是像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關鍵角色。
如果把龐統結局和諸葛亮對換,蜀國將來會有何變化?
5樓:就是要明明白白
龐統代替諸葛亮北伐龐統是否能勝任丞相的位置諸葛亮不會掉入低階埋伏如果真的有一天,落鳳坡變成落龍坡,諸葛亮也不會死。因為以諸葛亮的才智實在是不像有理由可以陷入這種低階的陷阱中的樣子。真要遇上,只怕到時候還要來一齣借箭呢。
6樓:牧馬人
如果龐統的結局和諸葛亮對換,蜀國肯定就會另一種變化,因為諸葛亮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好的軍事才能,他的長處是抓後方,進行一些經濟上的建設。
7樓:小透明的太陽
蜀國可能會多存活很多年。如果龐統比諸葛亮晚死,荊州不會丟,龐統可能會勸阻劉備伐吳,牢固的吳蜀聯盟也會讓曹操不敢輕易攻打蜀國,甚至吳蜀聯手會滅掉曹魏。
8樓:enjoy冰淚
如果把龐統和諸葛亮對換的話,那麼蜀國可能不會延續那麼長時間了,沒有了諸葛亮的計謀,蜀國不會長久。
9樓:喬松情感
如果龐統能夠活下來,那麼蜀國將會在他的帶領下蓬勃發展,北上伐魏也可能結果會大不同,甚至有可能恢復漢室!
10樓:一山一水一相逢
蜀國可能滅亡的更快,根本堅持不到諸葛亮那個時代了。這就是蜀國的結局。
如果龐統當時沒有死,能夠和諸葛亮一起合作很久嗎?
11樓:克拉**多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二人都有驚濤偉略,在三國時期是出了名的謀士,如果龐統沒有隕落在落鳳坡,那蜀國同時擁有臥龍鳳雛兩位謀士,會不會一統三國,達到劉皇叔匡扶漢室的巨集圖偉業呢?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諸葛亮和龐統在三國時期都是頂級的謀士,目光長遠,分析透徹,對各方勢力也都是心知肚明,諸葛亮更是尚在隆中隱居之時,便已知曉天下大勢,分析時局,以至於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就可以給劉備制定以後的發展方針。三國中對於龐統的才幹沒有過多的描寫,但僅憑「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一句話,就可以知曉龐統的才幹和諸葛亮該是不相伯仲。
劉備求賢若渴,徐庶力薦諸葛亮,他三顧茅廬請諸葛,請得諸葛亮之後,因為劉備早些時候就已聽得鳳雛之名,作為一方勢力,自然是希望自己帳下將領謀士越多越好,所以就有了諸葛亮勸鳳雛從江東轉投劉備,共同效力於劉備。
劉備求得兩大「可安天下」的謀士,如果龐統沒有隕落在落鳳坡,那他匡扶漢室的巨集圖偉業能否達成呢?首先,古人但凡有能力,有謀略的人,都會自視甚高,有時候甚至因為名氣相同,還會鬥上一鬥,龐統與諸葛亮齊名,雙方雖然嘴上不說,心底裡卻也是互相不服氣的。兩人都是胸中有謀略之人,如果所想能夠得到統一,那功勞就不好分,如果兩人意見相左,,想要用不同策略來達到軍事目的時,劉備也沒有那麼多兵力和將才為二人所用,那樣一來劉備就會左右為難,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
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兩人謀略和名氣都大致相同,即使龐統沒有早早隕落,倆人遲早也會心生隔閡,互相不待見。
再觀其他各路勢力,曹操本身就精於權謀,帳下謀士良將甚多,諸如荀彧、郭嘉、賈詡、程昱等,在三國之中都不是等閒之輩。,曹操的「官渡之戰」,荀彧出謀劃策,幫助曹操以少勝多,功不可沒,謀略之才,也非比尋常。東吳更是歷經三代經營,帳下將才謀士頗多,諸如周瑜、魯肅、張昭、程普、韓當等人,謀略才幹也不在人下,周瑜更是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文武雙全。
就算是龐統和諸葛亮能夠精誠合作,能否一統三國,其結果也未可知。
12樓:我們追求的幸福
我個人認為不能,畢竟一山不容二虎,就算他不死,也不會合作很久。
13樓:小鄧同學
我認為不行,因為龐統和諸葛亮都是當時世界的頂級人才,能力出眾誰也不服誰,加上兩人理念不同,最終會出現分歧。
如果龐統沒死和諸葛亮一起指導,那麼蜀國能稱霸麼?
14樓:棉質橢圓形生物
我覺得就算龐統沒死和諸葛亮一起輔助劉備,蜀國也不一定能夠成霸
首先單純的從計謀上來看諸葛亮是不遜色龐統的,所以對於一方勢力而言,往往有乙個諸葛亮這種大謀士就可以了,再多乙個也起不到那種1+1>2的效果,畢竟蜀國的上限就在那裡,不是靠某乙個人就能夠改變的。
其次不單單你蜀國有頂級的謀士,魏國和吳國也不差。人家同樣也有這種大謀士,就比如說魏國有司馬懿,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龐統和諸葛亮一起去北伐的話,我相信就算他們兩個加起來,司馬懿也有絕對的辦法應對他們,因為那個時候蜀國的兵力就那麼多,根本不可能從哪多再出來一支軍隊讓龐統率領,所以以司馬懿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應付過來。
不僅如此,蜀國後期可以說完全處在乙個窮兵黷武的境地下,甚至國內的各種勢力明爭暗鬥,試想一下,如果有龐統在有可能會讓這個局面變得更加的亂,畢竟對於龐統來說,他不可能事事都和諸葛亮想在一起,而且人在某乙個時間段肯定會產生一些變化的,所以就有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和諸葛亮產生一些分歧,一旦這樣不僅對蜀國無利,甚至還會加快蜀國滅亡的程序。
此外龐統的能力也沒有像歷史上所說的那樣玄乎,我甚至覺得如果龐統真的能夠活下來,在後期他並不一定能夠做出什麼大的事情出來。
15樓:士多啤梨居居
我覺得不可以,雖然有著 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就可以得天下,但是我們要從事情的本質看問題,蜀國為什麼在劉備死後會變得衰敗,還不是因為統治者的昏庸無能,即使有了諸葛亮和鳳雛但是還是救不了蜀國,更別說稱霸天下了,衰敗的原因就在於內部,在於最高者的無能和腐敗。
16樓:摩羯嗚嗚啦啦
霸一方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荊州不會丟,所得五郡也不會被割讓出去,關羽不會亂北伐。但時間不會維持很久,誰叫劉關張年齡太大,都有性格缺陷。劉禪不爭氣,。
如果推到重來,諸葛徐庶龐統法正馬良黃權關羽張飛黃忠魏延趙雲馬超等,打一開始就跟著劉備,大家年齡相差不大,幾有機會爭霸天下,這樣,呂布肯定會被劉備所滅,陳宮張遼高順臧霸等會歸順劉備,爭天下的就只曹劉二家而已。
17樓:匿名使用者
拯救蜀國還有可能,稱霸天下就算了。
魏國本就最大,人才和環境也都主要是向著魏國的,能和魏國抗衡不倒就已經很不錯了,因此諸葛亮一開始設計的大業,也是以三分天下為結論的,並沒有肯定的說要做到一統天下。
當然,魏國犯了大錯誤,導致國力衰弱、人才流失,那是不在可控制範圍之內的事情。
18樓:這名字好記哦
蜀國內部也是矛盾重重,荊州集團和本土勢力不和,缺少了本地豪族勢力的支援,導致蜀國蜀國人才凋零,連乙個小吏的任命甚至都要諸葛亮親自批准。雖說「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但魏蜀之間的差距已經不是個人能力能彌補的了,所以即便是這樣,也不能統一。
19樓:海若靈
客觀來說,還是不能拯救蜀國的命運, 龐統心高氣傲,急功近利,總想勝諸葛亮一截,這種心態乃兵家大忌,失敗也是註定的。如果他們能和睦相處,沒有爭強好勝之心,蜀國一統天下也是有可能的。
20樓:地圖地玩樂圖地
如果沒有死,那麼歷史就要重新改寫,可惜沒有實現。
21樓:林洛一一
即使龐統和諸葛亮沒有死,蜀國也不能稱霸。正所謂「人力有時盡,天意命難為」。其實當時蜀國能不能稱霸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同樣取決於他的對手。
當時三國鼎立,其他的兩個勢力也是人才輩出,能人強將居多。
22樓:書玉石
應該可以使蜀國稱霸三國的,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23樓:好身體特別重要
很有可能統一三囯,龐統若沒死,由諸葛亮鎮守荊州,荊州決不會丟!夷陵之戰也不會有,即使是戰也不會慘敗!要知道蜀鼎盛時期己經強於東吳了,劉關張馬黃都不會死,只是無論龐統死沒死,諸葛亮不可能一直守荊州,他得到**去做丞相,去治國!
24樓:網友
我認為應該不能。龐統太急於立功,生怕諸葛亮奪了他功勞,又不接受他人建議,就算落鳳坡不死,也會死於別處。
25樓:匿名使用者
不需要兩個人。乙個人就可以平天下。
26樓:遊客
有不聽話的大耳賊也不可能。
27樓:隱行天下
應該不能。靠計謀取勝是以小的**來取得勝利,但在強大的武力面前,一切計謀,陰謀都是浮雲。
如果龐統當時沒有死,能夠和諸葛亮一起合作很久嗎?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這二人都有驚濤偉略,在三國時期是出了名的謀士,如果龐統沒有隕落在落鳳坡,那蜀國同時擁有臥龍鳳雛兩位謀士,會不會一統三國,達到劉皇叔匡扶漢室的巨集圖偉業呢?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諸葛亮和龐統在三國時期都是頂級的謀士,目光長遠,分析透徹,對各方勢力也都是心知肚明,諸葛亮更是尚在...
如果諸葛亮死了,龐統活了下來,龐統會堅持北伐嗎?
會堅持北伐,因為北伐不是諸葛亮想做的,而是蜀國必須做的,川蜀之地沒有平原糧食產量不如中原,一味的防守早晚會被吞併。我覺得應該是會堅持的,因為他也是個比較認真的人,我挺喜歡他的,很不錯的感覺,有義氣。諸葛亮為什麼沒能救出龐統和關羽?因為鞭長莫及,他們沒在一起。關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斬龐德,把曹仁...
龐統與諸葛亮同樣美名在外,為什麼諸葛亮這麼成功,而龐統卻只是徒有其名,而沒有成事呢
龐統之所以沒有多少成事,是因為他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不多,不能說他是徒有其名,其實他能夠和諸葛亮齊名,也是因為他有真才實學的,只是說他沒有像諸葛亮那樣有很多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而且他死的也太早了點,所以後來有很多人認為他只是空有美名,而沒有才華。龐統是屬於年少成名的那種,在諸葛亮還沒有打出自己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