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了論語十二章,你覺得君子應具備哪些素質修養

2025-04-06 01:00:22 字數 3553 閱讀 7127

1樓:五桂蘭焉汝

論語》十二章中提到的君子應該具備的素質修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仁德:君子首先要有仁德之心,以仁愛、慈悲、正義等品質為行為準則。

2. 忠誠:君子應忠誠於國家、家庭、朋友和自己的內心,言行一致,不背叛自己的信仰和原則。

3. 智慧:君子要有智慧的頭腦,能夠明辨是非,洞察人情世故,有正確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4. 勇氣:君子要有勇氣,能夠臨危不懼,堅韌不拔,不怕困難和挑戰,勇往直前。

5. 節制:君子要有節制,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情緒,保持心態平和,不沉溺於享樂和名利。

6. 誠信:君子要言行一致,守信用,誠實守信,不欺騙他人,不撒謊。

7. 謙虛:君子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不自大,不狂妄,不斷學習和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8. 和諧:君子要注重和諧的人際關係,善於與人相處,能夠與他人合作和共事,達到共贏和互利的效果。

這些素質修養是《論語》十二章中提到的君子所應具備的品質,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追求的目標。通過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我們也可以成為受人尊敬的君子。

2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孔子。的道德觀價值觀(仁者君子) 孔子眼中的「君子」:包括「道」、「德」、「仁」、「義」、「禮」、「信」等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質及掌握「六藝。

的知識技能素質。具體又有能正確處理「利」與「義」的關係,能以生命捍衛仁義,不以個人利益為重,不以非正當手段去追求富貴名利,重視個人修養,追求內涵與外表的統一等。

論語中認為真正有修養的君子應具有怎樣的品格

3樓:小文子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不因為別人說過什麼話而判斷乙個人,還要看他做什麼。)

君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對別人要求很少,對自己要求很高。)君子周而不比。(能團結別人,但是不搞小團體。)君子喻於義。(向義靠近,不以利益為先。)

君子坦蕩蕩。(心懷坦蕩)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很低,對內心精神世界的要求很高。)

先說這點吧,論語中講君子很多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5樓:無邪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根據《論語》所學內容,說說君子應該具備哪些品德?

6樓:小周子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論語·季氏》)講得比較 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

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韓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格要求,比如:

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

又說:「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 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顯然,對君子的定義大大超過了「九思」的具體性和嚴格性,雖然並未超出「九思」的範圍要求。在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這種師徒相承的樣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曾參學派對「君子」的要求過分嚴厲,所以有時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

曾子立事》篇還說:「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慾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

這種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態度,雖其要求基本上還是在儒家的範圍之中,但用道家的邏輯來要求君子,其消極避讓的傾向已很明顯。這種傾向,也許是曾參當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發展,形同其他許多人能參與其中的事情一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自身難以把握的變形。曾參對君子修養的要求中 。

2)《大學》

三、釋「新民」章 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此處君子延伸為「君王」、「統治者」的意思。

在《大學》中還有類似的章句,如:

四、釋「止於至善」章 曰:「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中的「君子」也應解釋為「君王」。所以,古代的君子還有「君主」之意。

論語十則中論述品德修養的是哪幾則?人要有哪些品德修養才能算是君子

7樓:網友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8樓:卑叡

品德修養的句子:「曾子曰:五日三省吾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人要有這些品德修養才算君子:仁愛、厚道、堅強、守節採納我吧。

9樓:手機使用者

我今天也在找答案,心胸開闊吧。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論語十二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為人處世,道德修養是方面闡述看法,請你把這十二章分別歸類

10樓:半路遇到狗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3【修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二章意思,論語十二章而的意思?

論語 第十二章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學而 翻譯 孔子說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

論語十二章成語歸納,論語十二章成語歸納 五個以上

1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 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 2不亦樂乎 專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屬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3當仁不讓 語本 論語 衛靈公 當仁不讓於師 朱熹注 當仁,以仁為之任也 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後來泛用 當仁...

論語十二章實詞詳細,高中論語十二章的重點實詞

孔子說 學了 知識 又按時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盯兄往是否誠實?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了?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碼則握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